多功能污泥泵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7417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2502.1

    申请日:2016-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污泥泵房,至少包括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以同心圆方式一体化集中布置;同心圆包括中心圈、中圈和外圈,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以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设置于外圈,外圈与二沉池出水管相连通;回流污泥集水井、剩余污泥集水井分别设置于中圈并分别与相应的泵房相连通,中圈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管相连通;配水井设置于中心圈,配水井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生物池相连通,配水井的另一端通过配水管与二沉池相连通。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设计,占地面积较小、工程投资较低、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

    多功能污泥泵房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0741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032502.1

    申请日:2016-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污泥泵房,至少包括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以同心圆方式一体化集中布置;同心圆包括中心圈、中圈和外圈,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以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设置于外圈,外圈与二沉池出水管相连通;回流污泥集水井、剩余污泥集水井分别设置于中圈并分别与相应的泵房相连通,中圈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管相连通;配水井设置于中心圈,配水井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生物池相连通,配水井的另一端通过配水管与二沉池相连通。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设计,占地面积较小、工程投资较低、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

    溢流控制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447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09099.1

    申请日:2015-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E03F5/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溢流井、连通于所述溢流井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从溢流井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溢流井分隔为底部贯通的合流制系统和溢流系统,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合流制系统内;所述溢流系统内设置有与河道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系统内还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从所述溢流井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设置有可在液压差的作用下自动调节高度的溢流堰,当溢流堰两侧的液压差较大时,雨污水从所述合流制系统流入所述溢流系统,并跨越所述溢流堰流入所述溢流管,从所述溢流管排出。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拦截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且不影响现有系统防汛减灾能力。

    泵站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3290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831529.8

    申请日:201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站结构,所述泵站结构包括泵房主体和水泵机组,所述泵房主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水底层、集水中间层和机电控制顶层,所述进水底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配水口,所述配水口导通设置在集水中间层的底板上;所述水泵机组的进水管道设置在集水中间层中,在集水中间层的四周外侧设置有出水压力井,所述水流由所述进水底层进入集水中间层后,由所述水泵机组提升导入至所述出水压力井中对外进行输出。本发明将泵房主体分为三层构造,以其进水底层和配水口实现底部中心配水,以其集水中间层配合多组水泵机组和出水压力井实现上部四周出水,有效解决了占地面积大,用地受限,泵站进水、出水管角度偏小等问题。

    泵站循环冷却水水箱的溢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04135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126277.8

    申请日:2016-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站循环冷却水水箱的溢流装置,其包括:一与水箱连接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水箱连接处的管顶标高设置于水箱正常水位以下;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经一向上弯折的竖管排至排水泵站的进水前池;并且经所述竖管,所述溢流管的水位标高恢复为正常的溢流水位标高。本发明的水箱溢流装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箱进水浮球阀损坏时可能造成的淹水问题,甚至还可以不必设置集水坑,更节省了集水坑排水泵,既有效地保障泵站安全运行,又降低了泵站建设及运行的费用。

    溢流控制系统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06013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1026751.7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溢流井、连通于所述溢流井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从溢流井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溢流井分隔为底部贯通的合流制系统和溢流系统,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合流制系统内;所述溢流系统内设置有与河道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系统内还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从所述溢流井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设置有可在液压差的作用下自动调节高度的溢流堰,当溢流堰两侧的液压差较大时,雨污水从所述合流制系统流入所述溢流系统,并跨越所述溢流堰流入所述溢流管,从所述溢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拦截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且不影响现有系统防汛减灾能力。

    泵站循环冷却水水箱的溢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399564U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20169850.9

    申请日:2016-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站循环冷却水水箱的溢流装置,其包括:一与水箱连接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水箱连接处的管顶标高设置于水箱正常水位以下;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经一向上弯折的竖管排至排水泵站的进水前池;并且经所述竖管,所述溢流管的水位标高恢复为正常的溢流水位标高。本实用新型的水箱溢流装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箱进水浮球阀损坏时可能造成的淹水问题,甚至还可以不必设置集水坑,更节省了集水坑排水泵,既有效地保障泵站安全运行,又降低了泵站建设及运行的费用。

    架空钢管竖向转弯处的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688837U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20601834.2

    申请日:2016-06-20

    Inventor: 吴绍珍 胡世琴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空钢管竖向转弯处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于架空钢管的竖向转弯下,用于支撑所述架空钢管,包括支撑钢管和下部支撑装置,支撑钢管的顶端支撑架空钢管的竖向转弯处,支撑钢管的顶端与架空钢管竖向转弯的衔接处为圆弧形,支撑钢管圆弧形顶端的弧度和长度与所衔接的架空钢管竖向转弯处的弧度和长度相匹配,支撑钢管的底端通过下部支撑装置固定于下部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架空钢管的任意竖向转弯的情况下,不再受制于架空转弯处的支撑条件,满足管道的敷设要求,避免需要现场钢筋绑扎、模板制作、混凝土现浇等复杂的现场施工,从而缩短工期、同时改善视觉效果,后期修补或更换施工更为方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环境效应。

    多功能污泥泵房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96381U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20047130.5

    申请日:2016-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污泥泵房,至少包括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以及配水井以同心圆方式一体化集中布置;同心圆包括中心圈、中圈和外圈,中间提升泵房、回流污泥泵房以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设置于外圈,外圈与二沉池出水管相连通;回流污泥集水井、剩余污泥集水井分别设置于中圈并分别与相应的泵房相连通,中圈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管相连通;配水井设置于中心圈,配水井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生物池相连通,配水井的另一端通过配水管与二沉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组合式设计,占地面积较小、工程投资较低、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

    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及逃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688459U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20605249.X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及逃生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综合管廊本体中间层左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综合管廊通风口,综合管廊本体的中间层中部设有两个第二综合管廊通风口,综合管廊本体的上层右上部设置有四个并列分布的综合管廊逃生口,综合管廊本体的上层右侧端设置有四个并列分布的轴流风机钢支架,每个轴流风机钢支架的上部设置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金属百叶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具有通风口的功能,又具有逃生口的功能,同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还将进一步降低综合管廊各节点对城市景观、市容环境等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