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2131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424434.0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包括安全壳、堆芯、压力容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所述安全壳顶端设置有顶盖,安全壳内部一侧设置有换料水箱,安全壳内部中部设置有压力容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取消了一回路冷却剂主管道,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取消了中压安注系列,简化系统设计;无需依靠外部动力或安全级交流电源实现事故缓解,采用水冷空冷衔接匹配钢制安全壳外混凝土紧贴设计;优化了安全换料设计,采用顶部换料方式,正常运行时,节约换料时间,提升了小堆经济性;事故时,极大降低事故后通过安全壳泄漏的放射性,增强了小堆安全性。

    一种双层安全壳反应堆安全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408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782871.8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安全壳反应堆安全系统及反应堆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内设有堆芯挡板,其特征在于,压力容器固定在内层安全壳内,内层安全壳顶部设有外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顶部和外层安全壳均位于安全壳冷却水箱内部,且安全壳冷却水箱的箱壁上还固定有空气管道,堆芯挡板外侧的压力容器空间内设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接入安装有阀门的余热排出循环管道中,余热排出循环管道安装有位于安全壳冷却水箱内的换热器,压力容器与安注水箱连通,压力容器还安装有第一卸压组件,堆芯挡板还具有自然循环口,自然循环口处设有旁通自然循环阀,采用本发明的安全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反应堆。

    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安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36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21353.X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安全系统及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所述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设置在安全壳内,所述一体化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一二次侧换热器,所述一二次侧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二次侧给水管线相连,一二次侧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二次侧出口管线相连;所述安全壳外侧设置有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出口通过余排出口管线与二次侧给水管线相连,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入口通过余排入口管线与二次侧出口管线相连。本发明满足反应堆设计基准事故缓解需求,保证反应堆安全性,最大限度简化设备、提高布置空间利用率,提升经济性。

    一种双层安全壳反应堆安全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4087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82871.8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安全壳反应堆安全系统及反应堆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内设有堆芯挡板,其特征在于,压力容器固定在内层安全壳内,内层安全壳顶部设有外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顶部和外层安全壳均位于安全壳冷却水箱内部,且安全壳冷却水箱的箱壁上还固定有空气管道,堆芯挡板外侧的压力容器空间内设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接入安装有阀门的余热排出循环管道中,余热排出循环管道安装有位于安全壳冷却水箱内的换热器,压力容器与安注水箱连通,压力容器还安装有第一卸压组件,堆芯挡板还具有自然循环口,自然循环口处设有旁通自然循环阀,采用本发明的安全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反应堆。

    一种热管堆系统设计和非能动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99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69162.1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管反应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堆系统设计和非能动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包括:堆芯,两侧分别插有热管;燃料设计为六棱柱蜂窝孔状,热管安插孔内部与燃料紧密接触直接传热;第一热管换热器,与所述堆芯一侧的所述热管热交换;第二热管换热器,与所述堆芯另一侧的所述热管热交换;热动转换系统,向所述第一热管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热管换热器送入冷流体,并吸收热量成为热流体返回;本发明可以减少堆芯传热过程中的传热路径、降低热阻,同时可以降低对高温热管长度的需求,且能实现无限时的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