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座盆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86466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074570.6

    申请日:2016-09-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座盆,座盆上部分为长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板状;座盆下部分为短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支撑架,座盆上部分和座盆下部分在熔融状态下粘连为一体;座盆下部分一侧设有固定用的悬挂挂钩,座盆上部分上部设有扇形条状加强筋,座盆下部分中部设有蜂窝状加强筋;座盆下部分上设有横向内嵌螺母和竖向内嵌螺母,横向内嵌螺母和竖向内嵌螺母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座垫骨架上,悬挂挂钩通过悬架将座盆下部分固定在座垫骨架上。本实用新型保证牢固性的同时,使汽车重量更轻,更加节能。

    一种复合材料性能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76554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746948.X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性能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关联算法模型是利用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数据以及复合材料包含的纤维的性能数据、复合材料包含的树脂的性能数据、复合材料包含的纤维与树脂的体积比例参数的训练数据进行预训练得到,训练数据未经过任何抽象、简化、近似、归一等操作,保留了每一种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因此,关联算法模型输出的目标复合材料的性能数据的准确度较高,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试验获取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通过关联算法模型分析得到目标复合材料的性能数据的过程所需时间较短,缩短了目标复合材料的性能数据的计算周期,进一步提高了车身设计的速度。

    用于90°胶接剥离强度试验的试样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44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0071267.3

    申请日:2017-02-09

    Abstract: 一种用于90°胶接剥离强度试验的试样及试验方法,所述试样包括:面对面设置的第一薄板、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具有沿平行于第一薄板的第一方向的第一胶接段、第一无胶段,所述第二薄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胶接段、第二无胶段;所述第一薄板、第二薄板在所述第一胶接段、第二胶接段之间通过胶黏剂胶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无胶段、第二无胶段之间形成空隙;第一牵拉机构,所述第一牵拉机构包括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薄板上,且所述第一拉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空隙内。本技术方案将第一拉环套设在第一薄板上过程,不会对胶接区域造成损伤,因此,不会影响胶接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

    胶接工装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4029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058793.6

    申请日:2017-01-23

    Abstract: 一种胶接工装,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工装面;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工装面,所述第一工装面和第二工装面平行设置并面向同一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的高度可调,以改变所述第一工装面和所述第二工装面之间的距离。利用本技术方案的胶接工装,可以预先控制试板之间的间隙,主动控制胶接过程中的胶接厚度,实现精确控制胶接厚度的目的,可以提升胶接效率。

    一种含氟改性聚硅氧烷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7147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72157.6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改性聚硅氧烷固态电解质,将锂盐和由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通过交联剂交联后固化得到。本发明将能传导锂离子的烯丙基聚醚和极性强的含氟单体接枝到柔软的聚硅氧烷主链上,然后通过交联剂交联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聚合物主链柔性高、其他单体结晶度低,聚合物基体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基本无结晶性,因此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含氟基团的引入,增强了电解质的介电常数,促进了锂盐的离解,提高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胶接工装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40295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58793.6

    申请日:2017-01-23

    Abstract: 一种胶接工装,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工装面;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工装面,所述第一工装面和第二工装面平行设置并面向同一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的高度可调,以改变所述第一工装面和所述第二工装面之间的距离。利用本技术方案的胶接工装,可以预先控制试板之间的间隙,主动控制胶接过程中的胶接厚度,实现精确控制胶接厚度的目的,可以提升胶接效率。

    适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混杂纤维电池壳体

    公开(公告)号:CN209374524U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20185168.2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混杂纤维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以SMC复合材料模铸而成的上壳体和以SMC复合材料模铸而成的下壳体对拼组成、并通过安装于下壳体上的托架固定至车架上,混杂纤维电池壳体还包括密封条、电池模组和用于稳定电池的玻璃纤维一体化的内部框架,内部框架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的内部腔体内,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电池模组固接于内部框架上表面,从将真空铸造的铝合金上下壳设计为模压的SMC复合材料壳体,设计标准达到车用性能要求。设计开发由连续玻璃纤维组成的一体化连续框架,承受并缓冲主要载荷,而SMC复合材料下壳体起到密封、隔热、保护电芯的作用。

    汽车及其防撞梁和拖钩支撑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7565248U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21221515.X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防撞梁和拖钩支撑组件,拖钩支撑组件安装在防撞梁主部和防撞梁后部之间,包括安装架、中心轴、角架和前端支撑板。安装架用于与防撞梁后部粘接,前端支撑板用于与防撞梁主部粘接,中心轴具有中心孔并粘接在安装架上,前端支撑板通过角架与中心轴粘接,粘接后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与前端支撑板的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与防撞梁主部的拖钩安装孔的轴线重合,用于拖钩的安装。本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防撞梁的拖钩支撑组件,装置整体为粘接连接,并最终与防撞梁后部和防撞梁主部粘接,避免了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带来的对防撞梁主部和防撞梁后部的划伤,保证了防撞梁主部和防撞梁后部表面的完整性,保证了纤维复合材料的防撞梁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