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8091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210356395.X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的基坑工程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完整记录并形象显示基坑施工的所有信息,并可以自动生成施工日志和监测报表,便于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操作,省却了基坑工程复杂施工信息的记录工作。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传统的静态评估、单监测项动态评估以及多监测项相关性评估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模糊评判的缺点,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融合,全面判断工程进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该方法还可以利用学习模式,增加或修正风险判断准则,从而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8091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56395.X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的基坑工程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完整记录并形象显示基坑施工的所有信息,并可以自动生成施工日志和监测报表,便于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操作,省却了基坑工程复杂施工信息的记录工作。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传统的静态评估、单监测项动态评估以及多监测项相关性评估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模糊评判的缺点,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融合,全面判断工程进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该方法还可以利用学习模式,增加或修正风险判断准则,从而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0398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047314.5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区段;于基坑区段内施工承托结构;将定位装置沿待安装的钢支撑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节段吊放至所述基坑区段内并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并移动至已施工好的顶板下方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处;接着吊放另一钢支撑节段并移动并与前一个钢支撑节段对接连接,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钢支撑的拼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高度以使得所述钢支撑置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的两端与对应的围护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顶板下钢支撑的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成本的经济性与施工进度的高效性,解决了顶板下钢支撑施工因空间狭小而引起的运输、拼装困难的问题。

    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03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810047314.5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区段;于基坑区段内施工承托结构;将定位装置沿待安装的钢支撑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节段吊放至所述基坑区段内并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并移动至已施工好的顶板下方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处;接着吊放另一钢支撑节段并移动并与前一个钢支撑节段对接连接,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钢支撑的拼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高度以使得所述钢支撑置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的两端与对应的围护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顶板下钢支撑的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成本的经济性与施工进度的高效性,解决了顶板下钢支撑施工因空间狭小而引起的运输、拼装困难的问题。

    盾构到达箍紧密封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5465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169107.5

    申请日:2011-06-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盾构到达箍紧密封装置,包括:一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固设于接收井靠近洞门一侧的内侧壁上,其内环面直径大于所述盾构的外周面的直径;一橡胶环,其外缘夹设于所述内侧壁与环形底板之间,其内缘与所述盾构的外周面相接触;复数个铰链板组件,该铰链板组件沿圆周均匀布设于该环形底板上,覆压所述橡胶环的内缘,该铰链板组件的活动端部设有一套管,所述复数个套管均匀环布成一圈环形管;一根拉力绳,所述拉力绳一端固定于所述内侧壁一侧上,穿过所述圈环形管,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内侧壁的另一侧的油缸的端部相连。本发明的橡胶环在盾构掘进以及脱出的过程中紧紧压住盾构机盾壳与管片产生密封效果,从而防止洞圈发生漏水、漏泥的现象。

    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4467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126987.2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在一第一隧道和一第二隧道的预设位置拼装复数个特殊管片环;进行顶管机出洞准备;通过一顶管机切削所述特殊管片环出洞;推进所述顶管机;在所述顶管机到达所述第二隧道前,进行所述顶管机的进洞准备;通过所述顶管机切削所述特殊管片环进洞,形成一联络通道;封堵所述入洞口,将所述联络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隧道和所述第二隧道接头。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联络通道施工风险,并在保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隧道联络通道施工速度,具有安全可靠,简捷高效,施工距离长,适应性强的特点。

    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4467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26987.2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在一第一隧道和一第二隧道的预设位置拼装复数个特殊管片环;进行顶管机出洞准备;通过一顶管机切削所述特殊管片环出洞;推进所述顶管机;在所述顶管机到达所述第二隧道前,进行所述顶管机的进洞准备;通过所述顶管机切削所述特殊管片环进洞,形成一联络通道;封堵所述入洞口,将所述联络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隧道和所述第二隧道接头。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顶管直接切削管片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联络通道施工风险,并在保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隧道联络通道施工速度,具有安全可靠,简捷高效,施工距离长,适应性强的特点。

    自握裹气囊密封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5464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169079.7

    申请日:2011-06-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自握裹气囊密封装置,包括一钢套环,该钢套环具有一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外缘设置有一套管,该套管的内环面的直径大于隧道掘进设备及隧道管片结构的外周面直径;一压力内气囊,为一环形气囊,设于所述套管的内环面内;一护板,为一环形板,具有一外环面和一内环面,固设于所述套管的内环面上,其截面呈U型,所述压力内气囊夹设于所述护板的外环面与所述套管的内环面之间,该护板的内环面直径小于所述外周面直径。本发明的自握裹气囊密封装置通过所述护板,同时辅以压力内气囊,在隧道掘进设备通过以及脱出的过程中紧紧压住隧道掘进设备壳体与管片产生密封效果从而防止洞圈发生漏水、漏泥的现象。

    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574897.4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于孔洞处打设于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第一管节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于孔洞处对应第一管节向下打设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在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及设于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钢管片与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钢管片对应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本申请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