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03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810047314.5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区段;于基坑区段内施工承托结构;将定位装置沿待安装的钢支撑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节段吊放至所述基坑区段内并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并移动至已施工好的顶板下方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处;接着吊放另一钢支撑节段并移动并与前一个钢支撑节段对接连接,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钢支撑的拼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高度以使得所述钢支撑置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的两端与对应的围护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顶板下钢支撑的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成本的经济性与施工进度的高效性,解决了顶板下钢支撑施工因空间狭小而引起的运输、拼装困难的问题。

    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0398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047314.5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区段;于基坑区段内施工承托结构;将定位装置沿待安装的钢支撑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节段吊放至所述基坑区段内并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并移动至已施工好的顶板下方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处;接着吊放另一钢支撑节段并移动并与前一个钢支撑节段对接连接,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钢支撑的拼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高度以使得所述钢支撑置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的两端与对应的围护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顶板下钢支撑的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成本的经济性与施工进度的高效性,解决了顶板下钢支撑施工因空间狭小而引起的运输、拼装困难的问题。

    闪降式伺服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增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4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93552.4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变形计算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闪降式伺服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增量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基坑模型;模拟开挖第一层土方,浇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第一次计算;S3:模拟开挖下一层土方,利用闪降式伺服支撑施加顶力;S4:将施加顶力作为一增量荷载与基坑围护结构已有的变形迭加到第一次计算的计算结果中;S5:浇筑混凝土支撑或楼板;S6:拆除闪降式伺服支撑,将拆除的支撑作为一增量荷载与基坑围护结构已有的变形迭加到步骤S4的计算结果中;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层土方开挖,若是,则结束运算,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3至步骤S6。本发明准确地计算施工各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大小,为前期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可靠指导。

    速降闪撑基坑围护结构安全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93548.8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变形评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速降闪撑基坑围护结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基坑模型;模拟开挖第一层土方,浇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第一次计算;分两次模拟开挖下一层土方,一次正常开挖,另一次超挖0.6m并使用闪降式伺服支撑,对两次模拟过程分别进行模拟计算,记录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弯矩情况;提取两次模拟过程中变形的最大值,计算闪降式伺服支撑的变形控制有效性指标;提取两次模拟过程中弯矩的最大值,计算闪降式伺服支撑的弯矩控制有效性指标;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层土方开挖,若是,则结束计算,若否,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本发明通过评估指标客观反映闪降式伺服支撑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和弯矩的控制效果。

    顶管施工的浆液扩散半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0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60980.X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管施工的浆液扩散半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模型试验箱,模型试验箱中将装满土体,模型试验箱内设有顶管模型和套管模型,顶管模型和套管模型滑动套接,顶管模型上设有注浆孔,注浆孔连通一注浆系统,套管模型连接一动力系统,套管模型在动力系统带动下相对顶管模型滑动;模型试验箱上设有若干个电极测点。本申请的好处是通过在模型试验箱中设置顶管模型和套管模型,配合注浆系统和动力系统,实现浆液扩散半径测量的模拟;在模型试验箱中设置了高密度测点,并采用高密度电法仪进行测量,该仪器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数据采集效率,并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