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701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480056290.X

    申请日:2014-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18 C08J2367/02 C08K3/04 C08L67/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性、隐蔽性、阻燃性优异,连续生产性优异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为满足下述(1)~(4)的双轴取向聚酯膜。(1)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炭黑粒子。(2)在构成膜的聚酯树脂组合物中实质上不含有阻燃剂、分散剂。(3)膜的光密度为3.5以上。(4)阻燃性为VTM‑0、VTM‑1或VTM‑2中的任一种。

    聚酯膜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1254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80039515.5

    申请日:2015-07-1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廉价地提供一种面光源,所述面光源通过使用经济性、制膜性、白色性、反射性、轻质性、表面形状优异的聚酯膜,从而即使与其他部件接触也不产生损伤,并且所述膜的损伤也不明显,因此,所述面光源的亮度特性及防止亮度不均的性能优异。一种聚酯膜,其至少具有聚酯层(A)和聚酯层(B)这两种层,其中,聚酯层(A)形成聚酯膜的至少一侧的表层,在该表层的一方设置有含有粒子的涂布层(C),涂布层(C)中含有的所述粒子为无定形的多孔质粒子,该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且为30μm以下,针对涂布该粒子时产生的各突起观察SEM截面照片时,从所述突起的顶部到聚酯层(A)的最外表面的距离(突起高度)dh的平均值Dh为10μm以上且为30μm以下,该突起的与聚酯层(A)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突起底部的宽度)dw的平均值Dw为10μm以上且为35μm以下,Dh与Dw之比即Dh/Dw为0.70以上且为1.00以下,距聚酯层(A)的最外表面dh/2的高度处的粒子在与A层平行的方向上的粒子长度(突起中央部的宽度)dv的平均值Dv为10μm以上且为35μm以下,Dh与Dv之比即Dh/Dv为0.90以上且为1.00以下,Dv与Dw之比即Dv/Dw为0.80以上且为1.05以下,该粒子相对于每1mm2的膜表面为1000个以上且为2000个以下。

    聚酯膜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12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9515.5

    申请日:2015-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20 B32B27/36 C08J7/04 G02B5/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廉价地提供一种面光源,所述面光源通过使用经济性、制膜性、白色性、反射性、轻质性、表面形状优异的聚酯膜,从而即使与其他部件接触也不产生损伤,并且所述膜的损伤也不明显,因此,所述面光源的亮度特性及防止亮度不均的性能优异。一种聚酯膜,其至少具有聚酯层(A)和聚酯层(B)这两种层,其中,聚酯层(A)形成聚酯膜的至少一侧的表层,在该表层的一方设置有含有粒子的涂布层(C),涂布层(C)中含有的所述粒子为无定形的多孔质粒子,该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且为30μm以下,针对涂布该粒子时产生的各突起观察SEM截面照片时,从所述突起的顶部到聚酯层(A)的最外表面的距离(突起高度)dh的平均值Dh为10μm以上且为30μm以下,该突起的与聚酯层(A)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突起底部的宽度)dw的平均值Dw为10μm以上且为35μm以下,Dh与Dw之比即Dh/Dw为0.70以上且为1.00以下,距聚酯层(A)的最外表面dh/2的高度处的粒子在与A层平行的方向上的粒子长度(突起中央部的宽度)dv的平均值Dv为10μm以上且为35μm以下,Dh与Dv之比即Dh/Dv为0.90以上且为1.00以下,Dv与Dw之比即Dv/Dw为0.80以上且为1.05以下,该粒子相对于每1mm2的膜表面为1000个以上且为2000个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