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胚性细胞诱导水曲柳体细胞胚发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0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8679.9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胚性细胞诱导水曲柳体细胞胚发生的方法,该方法选择以水曲柳胚性细胞为材料,通过均一化和增殖培养获得生长状态相同的水曲柳胚性细胞,所选培养基为WPM+60g/L蔗糖+0.05‑1.0g/L水解酪蛋白+6.0g/L琼脂+1.5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之后将胚性细胞转入水曲柳体细胞胚成熟培养基(WPM+0.05‑0.2mg/L NAA+1.0‑3.0mg/L ZT+0.05‑0.5mg/LGA3+30g/L蔗糖+6.0g/L琼脂+1.5g/L活性炭)中进行培养,获得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型胚、子叶胚和成熟体胚,最后获得水曲柳苗。在胚性细胞均一化培养和体细胞胚成熟培养中,均可以采用固体培养法和固液混合培养法,该方法可以使90%胚性细胞发育成成熟体胚。本发明克服了水曲柳体胚诱导过程中材料单一并受季节限制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畸形胚的比例,为水曲柳优良品种规模化繁殖奠定基础。

    一种通过胚挽救获得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0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6005.X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胚挽救获得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的方法,选择赤峰地区的白蜡树作为父本,选择哈尔滨地区本土优良水曲柳作为母本,在5月初,对雌花进行套袋、人工授粉、摘袋,授粉后35d开始取样,果实表面消毒后扒掉果皮获得无菌胚珠,将胚珠接种在发育培养基中,置于25±2℃环境下,黑暗培养7‑8周,胚珠逐渐发育成熟,然后转移至弱光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1,光周期12h/d,温度25±2℃,子叶长出并转绿,对没有萌发的胚转入胚的二次萌发培养基中,光照强度为80μmol·m‑2·s‑1,子叶长出并转绿,将长出子叶的胚转移至幼苗生长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0‑25d,获得幼苗,该方法可以解决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中胚的畸形、幼胚败育、未成熟胚无法获得杂种植株等问题,对林木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通过胚挽救获得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0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426005.X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胚挽救获得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的方法,选择赤峰地区的白蜡树作为父本,选择哈尔滨地区本土优良水曲柳作为母本,在5月初,对雌花进行套袋、人工授粉、摘袋,授粉后35d开始取样,果实表面消毒后扒掉果皮获得无菌胚珠,将胚珠接种在发育培养基中,置于25±2℃环境下,黑暗培养7‑8周,胚珠逐渐发育成熟,然后转移至弱光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1,光周期12h/d,温度25±2℃,子叶长出并转绿,对没有萌发的胚转入胚的二次萌发培养基中,光照强度为80μmol·m‑2·s‑1,子叶长出并转绿,将长出子叶的胚转移至幼苗生长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0‑25d,获得幼苗,该方法可以解决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中胚的畸形、幼胚败育、未成熟胚无法获得杂种植株等问题,对林木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品种鉴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32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437465.2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曲柳与白蜡种间杂交F1代品种鉴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2对可以鉴定父本、母本和杂交F1子代的引物,PCR扩增后用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进行检测,在凝胶成像仪中观察显色的凝胶,并拍照,统计父本、母本和F1子代之间的差异条带,即父母本的差异条带在F1子代中都存在,说明F1子代为杂交品种。目前对水曲柳与白蜡杂交子代的鉴定多采用田间生长、生理及抗逆特征等指标进行鉴定,不易判别是否为真杂种,本发明能够准确和易于鉴定水曲柳和白蜡杂交种质成分,确定杂交种纯度,为培育新品种并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