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2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6655.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旷达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物柔性电容式传感器,包括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面状的第二针织物层和中间层;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通过两者之间织入间隔纱线彼此连接,间隔纱线构成中间层;第一针织物层、第二针织物层均由导电纱线相互串套而成;间隔纱线为绝缘弹性纱,通过集圈的形式连接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本发明的一种针织物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可拉伸性和可压缩性,可检测压缩负载或拉伸负载,并输出负载的具体数值,可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监测、人机交互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704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10296.4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织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适应智能呼吸的紫外防护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自适应智能呼吸的紫外防护针织物包括由光响应纱线编织而成的区域A;光响应纱线的长度随紫外光强度变化,进而使得区域A的组织结构随紫外光强度变化,当紫外光强度小于阈值时,区域A的组织结构为网眼结构;当紫外光强度大于等于阈值时,区域A的组织结构为紧密结构;其制备方法为:编织时,采用非光响应纱线和光响应纱线通过纬编针织机或经编机进行编织,至编织长度达到要求,即得自适应智能呼吸的紫外防护针织物。本发明能够根据紫外光强度的变化而自主调节网孔大小,提高针织物的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85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51954.5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B32B9/04 , B32B17/02 , B32B17/06 , B32B27/02 , B32B27/32 , B32B27/28 , B32B27/34 , B32B27/06 , B32B7/12 , B32B3/08 , B32B38/18 , B32B33/00 , B29C70/34 , B29C70/36 , B29L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体成型惠普尔盾冲击防护结构纺织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产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冲击面织物层、间隔织物层和背面织物层;冲击面织物层的织物为单层织物或多层织物,多层织物各相邻层之间通过树脂粘接;间隔织物层为中空多层结构,由上面层、下面层和间隔层构成;背面织物层的织物为多层织物,多层织物各相邻层之间通过树脂粘接;冲击面织物层与间隔织物层上面层之间以及间隔织物层下面层与背面织物层之间被树脂填充;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将树脂浸润于背面织物层、间隔织物层与冲击面织物层之间,浸润完成后去除真空,固化成型后脱模得到产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品吸能高,比重小,损伤容限高,冲击防护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1630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50842.4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压机织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连续化制备方法,高抗压机织间隔织物的上、下面层包含面层纬纱、面层经纱和中间柱纱,间隔层仅包含中间柱纱;中间柱纱包含竖直绒经和倾斜绒经,且竖直绒经分布在倾斜绒经的左右两侧;两侧的竖直绒经呈“I”形,中间的倾斜绒经呈“V”形;高抗压一体化机织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连续化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织物运至浸润槽内浸润树脂,然后送至压挤区进行挤压,挤压完成后烘干固化,织物在到达烘干区前经由分离罗拉将粘连在一起的上下面层分开,使间隔丝恢复站立状态,固化后进行自动修剪,制得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的高抗压机织间隔织物具有优异的回弹性和保形性,由其制得的复合材料抗压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454113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68706.3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D06M11/74 , D06M13/513 , D06M15/03 , D06M15/15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太赫兹吸收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将预处理的芳纶纤维织物或玄武岩纤维织物在壳聚糖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烘干后,转移到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烘干制得高性能太赫兹吸收复合织物;石墨烯分散液是将石墨烯、硅烷偶联剂和丝素分散在水中得到;制得的高性能太赫兹吸收复合织物包括柔性织物(芳纶纤维织物或玄武岩纤维织)基底层和导电涂层(丝素与硅烷偶联剂辅助分散的石墨烯层),织物基底与导电涂层之间通过壳聚糖连接层连接。本发明的高性能太赫兹吸收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具有快速大规模制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制得的高性能太赫兹吸收复合织物吸波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16177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825516.5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格织物风阻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方法为:首先控制均匀的风流作用在网格织物一侧,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将风阻力进行放大,最后通过高精度力传感器测出力值,并计算出一定风速下网格织物的平均风阻系数,测试精度为0.1cN;网格织物风阻性能测试装置,包括风机、机架和管道,风机出风口配备喇叭口状部件,风机出风口伸入管道且与其嵌套固定连接,管道固定在机架上;还包括夹持架、支撑轴和高精度力传感器,夹持架安装在管道端口处,并可绕支撑轴转动,支撑轴固定在机架上,夹持架通过顶针与高精度力传感器相连。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解决了网格织物风阻性能无法量化表征的难题;本发明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916483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711064037.0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缠复合纱的纺制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设备,纺制方法为将稳定旋转退绕的外包纱在固定的包缠点位置均匀地缠绕在定速单向移动的芯纱表面,稳定旋转退绕是指退绕时外包纱管的自转线速度稳定;纺制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和沿芯纱运行方向顺序排列的芯纱筒子、芯纱罗拉、导纱钩、空心锭子、外包纱管、包缠点控制板、复合纱罗拉、导纱杆和收集装置;芯纱罗拉、导纱钩、空心锭子、外包纱管、包缠点控制板和复合纱罗拉沿芯纱垂直运行方向自下而上排列;包缠点控制板为开有圆形包缠点控制孔的平板;驱动装置与外包纱管连接。本发明可纺超细包缠复合纱,原料适应性好,包缠纱质量优良、条干不匀率低,包缠点稳定易控,退绕点波动范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88164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1175277.8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D04B3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专用导电纱线断纱自停装置及断纱自停方法,装置包括多根经轴、多个盘头、经编机主控系统和自停系统,以及与通过导线与经轴串联连接的电源、电流检测器和导纱梳栉,经轴、盘头和导纱梳栉都为导电体,盘头套在经轴上,多根经轴串联,主控系统分别与电流检测器和自停系统电连接。采用该装置的方法为将导电纱线与盘头、经轴、导线、电源、电流检测器和导纱梳栉构成闭环电路,从不同盘头引出的导电纱线相互并联连接,保持电源的电压恒定,电流变化时,电流检测器向经编机主控系统发送信号,经编机主控系统通过自停系统控制经编机停止运行。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采用该装置的方法可靠性高,可实现100%断纱自停。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29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23979.1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细纱线的可编织性表征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纱筒、两定滑轮、两平板、织针、控制器、传感器、接收器、图像采集器、重力砝码和纱线夹,两定滑轮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水平面,两平板相互平行,定滑轮的转轴与平板相互平行,两平板间距排列在两定滑轮之间,两定滑轮和两平板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方法即采用该设备测试极细纱线退绕顺利与否、弯曲刚度、初始勾断强力、初始勾断伸长、摩擦剩余强度比及摩擦起毛程度后确定可编织性。本发明的一种极细纱线的可编织性表征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的一种极细纱线的可编织性表征方法,充分考虑了极细纱线的编织工艺和具体过程,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极细纱线的可编织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8174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80425.1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防粘连疝修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通过静电纺丝将经编网眼补片与纳米纤维膜复合制得纳米复合防粘连疝修补片,其中,静电纺丝用的静电纺丝液主要由胶原、PEO、六氟异丙醇和乙酸组成,经编网眼补片的材质为聚丙烯、聚偏氟乙烯或膨化聚四氟乙烯。制得的纳米复合防粘连疝修补片具有复合层结构,包括相邻的经编网眼补片层和纳米纤维膜层,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为0.7~1.8μm,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直径为254~597nm。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无需粘合剂,工艺简单,无有毒有害物质,安全环保,成本低廉;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复合防粘连疝修补片,防粘连性能及机械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市场前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