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4780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64829.8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搅拌系统的混凝土出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设备,本申请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并行设置有两组管道,分别为加热管道和保温管道;所述加热管道采用蒸汽对骨料和水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层,用于对所述加热管道内的所述蒸汽进行隔热保温;所述保温管道中采用热水对所述搅拌系统进行水暖保温,所述保温管道采用散热暖气片对所述保温管道中的所述热水进行散热,以确保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温度,实现了在寒冷条件下对搅拌系统中的混凝土进行出机温度的控制,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满足耐久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684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345955.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寒冷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布置于待浇筑的钢筋上并与所述钢筋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缆与供电母线连接,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被浇筑于混凝土结构内。本申请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所需温度,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冻,保障混凝土早期强度,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5434368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135136.9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搅拌系统的混凝土出机温度的控制设备,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并行设置有两组管道,分别为加热管道和保温管道;所述加热管道采用蒸汽对骨料和水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层,用于对所述加热管道内的所述蒸汽进行隔热保温;所述保温管道中采用热水对所述搅拌系统进行水暖保温,所述保温管道采用散热暖气片对所述保温管道中的所述热水进行散热,以确保所述搅拌系统的内部温度,实现了在寒冷条件下对搅拌系统中的混凝土进行出机温度的控制,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满足耐久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3934649U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22780709.1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寒冷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布置于待浇筑的钢筋上并与所述钢筋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缆与供电母线连接,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被浇筑于混凝土结构内。本申请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所需温度,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冻,保障混凝土早期强度,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108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066345.6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管廊箱型隧道侧墙裂缝控制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管廊箱型隧道进行施工分段,然后每个施工分段在纵向上进行分段浇筑,每个施工分段在竖向上将施工缝设于墙身与顶板交界处并采用两步浇筑方式,第一步将底板、侧墙和中墙作为整体一次性浇筑,第二步浇筑顶板混凝土,后续浇筑中管廊横隔板。本发明的所述方法通过开展合理的分段长度、施工缝位置设置、浇筑间隔时间以及混凝土浇筑方式等施工工艺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侧墙混凝土的裂缝和外观质量,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120年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36512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614040.9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8/14 , C04B14/04 , C04B1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4 , C04B28/04 , C04B14/041 , C04B18/146 , C04B2111/20 , C04B18/142 , C04B14/02 , C04B14/068 , C04B2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胶凝材料、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清水混凝土主要由胶凝材料、粗集料、细集料、减水剂和水组成,各组分掺量与比例为:胶凝材料用量为400~520kg/m3,其中水泥为40~70份,粒化高炉矿渣粉为20~50份,微硅粉为1~5份,精细沉珠为1~7份;粗集料为1000-1100kg/m3;细集料为砂650-780kg/m3;水为胶凝材料重量的0.29~0.36倍;减水剂为胶凝材料重量的0.08~0.15倍。本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去除了粉煤灰,并通过精细沉珠和微硅粉的掺入,降低了平均气泡弦长,增加了密实度,消除了因粉煤灰引起的清水混凝土外观色差问题,同时减少了外观气泡,提高了耐久性,满足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45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237083.6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包括:制备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将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分装至土工袋;将上述土工袋放入盛放有海水或淡水的箱体中,并隔一定时间摇动所述土工袋;待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凝结硬化后,取出上述土工袋装的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测定箱体内水泥浆的流失率。本申请通过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的研究,建立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检测方法,可为桥梁、海上风电等工程的水下基础修复和防护提供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以有效控制干混料的质量,并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5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37081.7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混料粗骨料离析率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按照干混料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进行搅拌,获得干混料;S102、称取搅拌好的干混料,装满检测桶,所述检测桶分两节组成;S103、振动装满干混料的检测桶;S104、分二节拆除检测桶,将每节检测桶内的干混料筛除粉体和细骨料,将筛上的粗骨料称重,分别得到上、下两段干混料粗骨料的重量;S105、得到粗骨料离析率。本发明所述粗骨料离析率测试方法可为桥梁、海上风电等工程的水下基础防冲刷提供干混料粗骨料离析率测试方法,有效控制干混料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37083.6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包括:制备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将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分装至土工袋;将上述土工袋放入盛放有海水或淡水的箱体中,并隔一定时间摇动所述土工袋;待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凝结硬化后,取出上述土工袋装的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测定箱体内水泥浆的流失率。本申请通过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的研究,建立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检测方法,可为桥梁、海上风电等工程的水下基础修复和防护提供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以有效控制干混料的质量,并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10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66345.6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管廊箱型隧道侧墙裂缝控制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管廊箱型隧道进行施工分段,然后每个施工分段在纵向上进行分段浇筑,每个施工分段在竖向上将施工缝设于墙身与顶板交界处并采用两步浇筑方式,第一步将底板、侧墙和中墙作为整体一次性浇筑,第二步浇筑顶板混凝土,后续浇筑中管廊横隔板。本发明的所述方法通过开展合理的分段长度、施工缝位置设置、浇筑间隔时间以及混凝土浇筑方式等施工工艺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侧墙混凝土的裂缝和外观质量,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120年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