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1514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01602.6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于爬坡导洞的变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小导洞爬坡挑顶;从小断面处采用导洞方式向大断面隧道中线方向挑顶,等截面斜向上开挖导洞至其与大断面隧道拱顶位于同一高程;第二步:过渡段扩挖;导洞顶部继续向前开挖形成过渡段;第三步:标准段施工;从过渡段等截面向前开挖,形成机械设备的工作段;第四步:过渡段回挖;在过渡段的水平面向下挖形成中台阶阶面;第五步,小导洞爬坡段回挖;从小导洞扩挖至小断面处;第六步:从变断面处向前开挖并形成下台阶阶面,形成三台阶并根据三台阶法施工。本发明在变断面施工中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9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10748122.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大断面隧道双侧壁施工转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双侧壁隧道左侧中隔墙向左移动、临时仰拱逐渐向下移动与CRD的中隔墙、临时仰拱重合;第二步:双侧壁左右两侧导坑上台阶、下台阶和中部上台阶开挖支护,预留中部下台阶核心土;第三步:小断面台阶法上台阶、下台阶开挖支护;第四步:中断面CRD左右两侧上台阶,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第五步:双侧壁中部下台阶开挖支护,CRD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本发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移动和预留核心土相结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方便,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方案调整灵活性大,且围岩变形几乎不发展,能够满足对变形要求严格的项目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9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48122.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大断面隧道双侧壁施工转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双侧壁隧道左侧中隔墙向左移动、临时仰拱逐渐向下移动与CRD的中隔墙、临时仰拱重合;第二步:双侧壁左右两侧导坑上台阶、下台阶和中部上台阶开挖支护,预留中部下台阶核心土;第三步:小断面台阶法上台阶、下台阶开挖支护;第四步:中断面CRD左右两侧上台阶,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第五步:双侧壁中部下台阶开挖支护,CRD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本发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移动和预留核心土相结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方便,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方案调整灵活性大,且围岩变形几乎不发展,能够满足对变形要求严格的项目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8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48041.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线大跨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开挖斜井至正洞交界处,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末端设置门架,门架纵向设置连接板;第二步:采用导洞方式向上挑顶进入正洞,斜向上开挖爬坡导洞至与正洞拱顶位于同一高程,继续施工导洞,直至正洞左侧边线;第三步:正线拱架安装,施工正洞初支;第四步:按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正线隧道,及时支护临时支撑,形成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工艺。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末端设置门架,门架纵向设置连接板,加强交叉口处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安全可靠,有效解决斜井及正线断面尺寸差距较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8752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748217.4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5 , E02D29/055 , E04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预留市政隧道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开挖基坑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步:施工围护结构及钢管中柱;第三步:施工结构顶板及大跨度T型梁;第四步:局部防水节点施工;第五步:临时支撑浇筑,盖挖逆作各层板施工。本发明采用盖挖逆作法减少施工对交通要道的影响,通过临时支撑体系解决了盖挖逆作市政隧道节点竖向跨度过大问题,通过T型梁满足节点支座负弯矩过大截面不足的问题,整个预留节点受力体系依托车站梁柱及框架结构体系,简化了地铁隧道与市政隧道交叉受力体系转化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43553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747863.9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隧道爆破施工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可拼装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可拼装防护罩包括用于制作骨架的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上固定连接有钢板,工字钢与钢板形成半开口矩形框架,所述钢板上方设置有并排布置的吊装环。通过在爆破前,吊装固定防护装置,爆破时可隔音降噪、防护飞石,爆破结束,可将防护装置拔除吊出,施工简单便捷,防护安全可靠,有效解决爆破噪音、飞石危害周围民房和人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409693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29663.7
申请日:2011-08-11
Applicant: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鸿 , 王德怀 , 汪成龙 , 党彦锋 , 汪学进 , 刘立中 , 胡才春 , 黄河清 , 刘伟 , 吴少志 , 贾雷刚 , 江超 , 汤吉松 , 陈沿松 , 张国浩 , 刘振峰 , 周运雄 , 汪龙军 , 李向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桥梁沉井基础施工技术领域的分区封底方法,所述的大体积沉井的分区封底方法为,大体积沉井在分区封底时,首先在靠近分区隔墙(1)的位置设置延伸到沉井基底(2)的浇筑导管(3),然后将混凝土(11)通过浇筑导管(3)浇筑到沉井基底(2)位置,通过混凝土(11)将分区隔墙(1)与沉井基底(2)之间的间隙封堵。采用本发明的大体积沉井的分区封底方法,较常规的分区方法减少了填砂、吸砂、二次清基等多道工艺,从而明显简化了施工步骤,降低了施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能够准确实现混凝土将分区隔墙与沉井地基基底之间的间隙封堵,明显提高沉井封底混凝土浇筑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69899.1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包括第一传力件或/和第二传力件,第一传力件设置在侧墙上,靠近侧墙已施工的一侧,第二传力件设置在侧墙上,靠近侧墙未施工的一侧,第一传力件和第二传力件适用于窄肥槽,方便在窄肥槽内进行施工,能够在窄肥槽中起到传递土体压力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用于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的施工,本发明所提供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及施工方法适用于窄肥槽,适用于取消轮廓外侧凸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降低了基坑土石方开挖量和围护结构体量的,减少了占据城市紧张的地表面积,减少了管线的迁改和既有建筑物的动迁工作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9915149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201602.6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于爬坡导洞的变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小导洞爬坡挑顶;从小断面处采用导洞方式向大断面隧道中线方向挑顶,等截面斜向上开挖导洞至其与大断面隧道拱顶位于同一高程;第二步:过渡段扩挖;导洞顶部继续向前开挖形成过渡段;第三步:标准段施工;从过渡段等截面向前开挖,形成机械设备的工作段;第四步:过渡段回挖;在过渡段的水平面向下挖形成中台阶阶面;第五步,小导洞爬坡段回挖;从小导洞扩挖至小断面处;第六步:从变断面处向前开挖并形成下台阶阶面,形成三台阶并根据三台阶法施工。本发明在变断面施工中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89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10748041.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线大跨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开挖斜井至正洞交界处,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末端设置门架,门架纵向设置连接板;第二步:采用导洞方式向上挑顶进入正洞,斜向上开挖爬坡导洞至与正洞拱顶位于同一高程,继续施工导洞,直至正洞左侧边线;第三步:正线拱架安装,施工正洞初支;第四步:按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正线隧道,及时支护临时支撑,形成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工艺。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末端设置门架,门架纵向设置连接板,加强交叉口处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安全可靠,有效解决斜井及正线断面尺寸差距较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