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4728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83816.6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6F3/0488 , G06F3/0346 , G06F3/0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写轨迹信息获取方法,是通过手写感知系统向电子笔处理器提供笔杆沿横滚、俯仰、航向轴的线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处理器根据方向余弦矩阵微分方程式便可以实时地计算出载体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一阶微分矩阵,以起笔前惯导的惯性信息作为初始条件,计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余弦矩阵,通过这个矩阵的计算就可以实时地获取载体的姿态信息。本发明脱离了手写板的约束,能在任意的地方比如空中、桌面、纸张等书写,将会对手写输入技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8091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874151.2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声源目标识别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先,两组训练稠密卷积编码‑解码网络对输入数据与人工提取特征分别训练编码网络抽象高级特征,基于稠密卷积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能够训练深度更深的编码网络并增强重复特征的使用。其次,设计融合层融合两种编码网络提取的特征,最后利用一个卷积网络实现声源信号的分类。最终,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识别精度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卷积网络当层数加深时还存在梯度消失或爆炸,特征重复利用率等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22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74153.1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网络的声源目标识别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先,两组训练稠密卷积编码-解码网络对输入数据与人工提取特征分别训练编码网络抽象高级特征,基于稠密卷积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能够训练深度更深的编码网络并增强重复特征的使用。其次,设计融合层融合两种编码网络提取的特征,最后利用一个卷积网络实现声源信号的分类。最终,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识别精度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卷积网络当层数加深时还存在梯度消失或爆炸,特征重复利用率等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8091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74151.2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声源目标识别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先,两组训练稠密卷积编码-解码网络对输入数据与人工提取特征分别训练编码网络抽象高级特征,基于稠密卷积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能够训练深度更深的编码网络并增强重复特征的使用。其次,设计融合层融合两种编码网络提取的特征,最后利用一个卷积网络实现声源信号的分类。最终,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识别精度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卷积网络当层数加深时还存在梯度消失或爆炸,特征重复利用率等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2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874153.1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网络的声源目标识别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先,两组训练稠密卷积编码‑解码网络对输入数据与人工提取特征分别训练编码网络抽象高级特征,基于稠密卷积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能够训练深度更深的编码网络并增强重复特征的使用。其次,设计融合层融合两种编码网络提取的特征,最后利用一个卷积网络实现声源信号的分类。最终,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识别精度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卷积网络当层数加深时还存在梯度消失或爆炸,特征重复利用率等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07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386553.8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K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主要结构包括:纳米膜、互连电极、衬底、密封环、封装外壳、陶瓷基板、引线柱。纳米膜由上下两层氮化硼与夹在其中的石墨烯组成,布置在衬底的下表面,衬底上表面刻蚀出多孔结构以加快热传导,互连电极由互连凸点键合互连焊盘组成,通过引线柱将检测单元与外部相连。采用Pt-Pt金属键合技术使衬底与陶瓷基板形成真空腔,隔绝了纳米膜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为纳米膜提供无氧防护。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既是器件的功能材料,又是其结构材料。器件可以长期稳定工作在1700℃的高温,并且耐酸碱、抗腐蚀,适用于各种高温测试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10774407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0661752.0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K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主要结构包括:纳米膜、互连电极、衬底、密封环、封装外壳、陶瓷基板、引线柱。纳米膜由上下两层氮化硼与夹在其中的石墨烯组成,布置在衬底的下表面,衬底上表面刻蚀出多孔结构以加快热传导,互连电极由互连凸点键合互连焊盘组成,通过引线柱将检测单元与外部相连。采用Pt‑Pt金属键合技术使衬底与陶瓷基板形成真空腔,隔绝了纳米膜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为纳米膜提供无氧防护。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既是器件的功能材料,又是其结构材料。器件可以长期稳定工作在1700℃的高温,并且耐酸碱、抗腐蚀,适用于各种高温测试环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