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高熵硬质合金断裂韧性的方法及高熵硬质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18186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85957.9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高熵硬质合金断裂韧性的方法及高熵硬质合金,包括,以高熵碳化物为硬质相;以Co‑Fe‑Ni‑Cr高熵合金为粘结相;将硬质相粉末与粘结相粉末混合后通过烧结致密化后进行热处理,得到高熵硬质合金;其中,所述粘结相粉末在混合物中以12wt.%质量百分比的量存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高熵硬质合金,相组成为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高熵碳化物相、FCC结构的高熵粘结相、弥散分布少量六方WC相;通过热处理,增加粘结相对高熵碳化物硬质相的浸润,使粘结相分布更均匀,从而显著提升断裂韧性并保持其高硬度;本发明所提供的硬质合金成分和制备方法有望为解决硬质合金的脆性问题开辟新途径。

    一种提升多组元碳化物断裂韧性的方法及多组元碳化物

    公开(公告)号:CN1153403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31956.9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多组元碳化物断裂韧性的方法,通过引入Zr作为金属碳化物的组元之一,利用粉末冶金过程中的微量游离态氧,在高温烧结过程中Zr与游离态氧反应,同时增加烧结压力使其原位形成细小的四方相(t‑)ZrO2颗粒,并使其弥散分布于多组元碳化物基体中,得到多组元碳化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避免碳化物陶瓷基体在粉末冶金过程中产生其它有害的氧化物,制备工艺简单,有望为解决碳化物陶瓷的脆性问题开辟新途径。

    一种提升高熵硬质合金断裂韧性的方法及高熵硬质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1818624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285957.9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高熵硬质合金断裂韧性的方法及高熵硬质合金,包括,以高熵碳化物为硬质相;以Co‑Fe‑Ni‑Cr高熵合金为粘结相;将硬质相粉末与粘结相粉末混合后通过烧结致密化后进行热处理,得到高熵硬质合金;其中,所述粘结相粉末在混合物中以12wt.%质量百分比的量存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高熵硬质合金,相组成为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高熵碳化物相、FCC结构的高熵粘结相、弥散分布少量六方WC相;通过热处理,增加粘结相对高熵碳化物硬质相的浸润,使粘结相分布更均匀,从而显著提升断裂韧性并保持其高硬度;本发明所提供的硬质合金成分和制备方法有望为解决硬质合金的脆性问题开辟新途径。

    一种轻质高硬多组元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0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51368.6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高硬多组元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硬质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轻质高硬多组元硬质合金是以多组元碳化物为硬质相、富Co合金为粘结相组成的,按原子百分比计,由C 42~45%,W 8~9%,Ta 1~9%,Nb 7~9%,Zr 0~9%,Ti 8~18%,V 0~9%,Co 6~12%,Fe 0.5~2%,Ni 0.3~2%,Cr 0~1%,Cu 0~1%组成,各组分原子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提供的轻质高硬多组元硬质合金显著低于传统WC‑Co合金,并且具有高硬度和较高断裂韧性,有望为解决硬质合金作为刀具强韧性和耐磨性差,及耗能高等问题开辟新途径。

    一种提升多组元碳化物断裂韧性的方法及多组元碳化物

    公开(公告)号:CN115340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031956.9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多组元碳化物断裂韧性的方法,通过引入Zr作为金属碳化物的组元之一,利用粉末冶金过程中的微量游离态氧,在高温烧结过程中Zr与游离态氧反应,同时增加烧结压力使其原位形成细小的四方相(t‑)ZrO2颗粒,并使其弥散分布于多组元碳化物基体中,得到多组元碳化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避免碳化物陶瓷基体在粉末冶金过程中产生其它有害的氧化物,制备工艺简单,有望为解决碳化物陶瓷的脆性问题开辟新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