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室内火灾烟气测定可视化试验平台及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487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91987.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易亮 骆畅 周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室内火灾烟气测定可视化试验平台及测定方法,该实验平台,包括模型室、火源、光源、气粒混合装置、示踪颗粒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数字摄像系统,所述火源设置在模拟室内,所述火源中心设置有示踪颗粒释放口,所述气粒混合装置通过颗粒导流管与示踪颗粒释放口连通,所述颗粒导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示踪颗粒供给装置与空气供给装置分别与气粒混合装置连通。采用本申请的实验平台和测定方法,成本低、安全、环保,提高了对烟气层厚度以及烟气流场结构测定的精确度。

    一种轧钢厂氧化铁皮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55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428108.X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钢厂氧化铁皮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氧化铁皮在金属还原剂存在条件下进行酸性浸出,得到亚铁酸浸液I;当金属还原剂还原性强于单质铁时,将单质铁加入至亚铁酸浸液I中进行置换反应,得到亚铁酸浸液II和金属还原剂;将亚铁酸浸液I或亚铁酸浸液II进行中和沉淀除杂,除杂后液进行氧化和沉淀铁,得到水合磷酸铁产品,该方法能够高效浸出氧化铁皮中的铁,并实现深度除杂,获得高品质的电池级磷酸铁,真正实现了轧钢厂氧化铁皮高价值资源化利用,且该方法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废酸液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菌藻共生球总RNA的提取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38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336175.0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菌藻共生球总RNA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菌藻共生球置于无菌预冷研钵中,加入菌藻共生球质量的1~3倍的石英砂和液氮(使菌藻共生球全部浸没在液氮中)后,迅速充分研磨得到细胞匀浆,离心后收集细胞匀浆上清液,用于后续总RNA提取;所述菌藻共生球为霉菌与微藻共生培养形成。本发明通过加入石英砂结合液氮对菌藻共生球进行速冻研磨,代替了单纯的液氮研磨或石英砂研磨,使得RNA提取时对菌藻共生球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显著缩短了研磨耗时。该方法还有利于将菌藻共生球研磨成粉末,提高菌藻共生球研磨后细胞匀浆与RNA isolater提取剂的充分接触,进而减少总RNA提取物中细胞外膜多糖和蛋白质的残留量,提高菌藻共生球总RNA的提取浓度和质量。

    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综合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77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17420.1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综合利用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两段浸出,一段浸出采用硫酸溶液或二段浸出所得浸出液作为浸出剂,一段浸出所得浸出渣进入二段浸出,二段浸出采用硫酸溶液作为浸出剂;一段浸出所得浸出液依次进行还原除铜、中和沉淀除铝、氧化沉铁,一部分沉铁后液返回废旧磷酸铁锂材料浸出过程,剩余沉铁后液进行净化除杂后,通过碳酸盐沉淀得到碳酸锂,该方法达到了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铁、磷、锂、铜等有用元素的综合回收的目的,实现其最大资源化利用。

    一种模拟室内火灾烟气测定可视化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08187905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465872.9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易亮 骆畅 周豪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室内火灾烟气测定可视化试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包括模型室、火源、光源、气粒混合装置、示踪颗粒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以及数字摄像系统,所述火源设置在模拟室内,所述火源中心设置有示踪颗粒释放口,所述气粒混合装置通过颗粒导流管与示踪颗粒释放口连通,所述颗粒导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示踪颗粒供给装置与空气供给装置分别与气粒混合装置连通。采用本申请的实验平台和测定方法,成本低、安全、环保,提高了对烟气层厚度以及烟气流场结构测定的精确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基于自然通风器的隧道通风效果模拟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503615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21328901.4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然通风器的隧道通风效果模拟检测系统,包括模型隧道(1)、自然通风器送风系统(2)、压差检测装置(3)、风速检测装置(4)、示踪气体供气系统(5)及示踪气体检测系统(6);自然通风器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21)与风机(22),模型隧道长度方向一端的端口通入静压箱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静压箱连通且风机的旋转轴心线与隧道中心轴线不重合,使得风机的出风口与隧道入口不相对,风机通过静压箱对隧道提供均匀的用于模拟隧道内自然风的气流;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模拟自然风均匀且接近实际状态,示踪气体分散排放且用于检测示踪气体的各示踪气体浓度仪是分散布置的,检测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可靠精准。

    一种无动力通风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04435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21413865.1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通风装置,包括无动力通风器和叶扇,所述无动力通风器具有一中心轴;所述叶扇设置在所述无动力通风器进气口内,并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无动力通风器联动。本实用新型不仅造价低廉,安装简便,工作运转仅需自然风及室内外温差,无需消耗电能及其他能源;而且通风量相对于传统无动力通风器可以提高30%,可以用于大型通风和火灾前期的排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