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8147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1347832.7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A61B5/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腹型肥胖评估的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及其对内脏型肥胖的判断标准,旨在为肥胖的精准分型尤其是内脏型肥胖的区分提供一种更为方便、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腹型肥胖评估的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及其用于内脏型肥胖诊断的切点值;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由尺身、尺身起始端上的固定臂、尺身上的移动臂、固定臂上的水平仪,移动臂上的电子读数仪组成;利用所述便捷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对人体腹部前后径最长处测量的数据,间接反映内脏脂肪的量,精准区别内脏型肥胖,在中国人群内脏型肥胖判断的切点值为:男性267.50mm,女性为220.80mm。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6526.5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C12M3/06 , C12M3/00 , C12N5/077 , C12N5/0775 , C12N5/078 , C12N5/0789 , C12N5/0786 ,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骨重建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骨重建模型包括以下组分:可穿透性细胞培养小室、骨片、支撑部、第一培养基、第二培养基、成骨谱系细胞、破骨谱系细胞、细胞培养装置。本发明创新性地加入骨片并将其垫高,还原了骨重建微环境中多种因素的紧密关系,从而能够在体外观察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协调作用,以及某种干预因素对两种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实现体内动物实验或甚至体外细胞实验无法实现的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动态微观观测,能够在复杂的动物模型验证之前,提供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实验数据,为各类骨重建过程中耦联因素的研究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或评估提供一种更好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4497126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510004430.5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类基于人体自身分泌的新型抗菌活性肽,是以人体自身分泌的SPLUNC1蛋白为模版,结合活性肽(AMP)分子设计与合成理论、生物进化保守基因原理,基于抗菌的模式序列需求、优势位点的氨基酸结构及其残基结构修饰开展新型抗菌肽的组合设计,采用成熟的多肽合成技术制备。每种AMP长度仅为原SPLUNC1蛋白的十分之一,并且合成简单、成本低廉。新合成的AMP来源于人体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生物稳定性和适当的半衰期。经体外实验证实新合成的AMP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广谱的抗细菌、真菌作用,几乎不产生溶血,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菌临床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9126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0250419.2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C07K7/06 , G01N33/68 , G01N33/577 , G01N33/543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转换指标物在制备骨质疏松预测诊断制剂中的应用和试剂盒。本发明首次发现了两条人工合成的骨重建调节多肽在人体内存在,并通过抗原抗体检测发现它们的表达量在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用于骨质疏松预测或者诊断,为骨质疏松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物。本发明的试剂盒在诊断和预测和预后骨质疏松上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97126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004430.5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类基于人体自身分泌的新型抗菌活性肽,是以人体自身分泌的SPLUNC1蛋白为模版,结合活性肽(AMP)分子设计与合成理论、生物进化保守基因原理,基于抗菌的模式序列需求、优势位点的氨基酸结构及其残基结构修饰开展新型抗菌肽的组合设计,采用成熟的多肽合成技术制备。每种AMP长度仅为原SPLUNC1蛋白的十分之一,并且合成简单、成本低廉。新合成的AMP来源于人体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生物稳定性和适当的半衰期。经体外实验证实新合成的AMP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广谱的抗细菌、真菌作用,几乎不产生溶血,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菌临床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1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541939.2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A61K36/738 , A61K47/36 , A61K47/22 , A61K47/46 , A61P3/04 , A61P3/06 , A61P3/10 , A61P9/12 , A61P1/16 , A61P19/06 , A61P29/00 , A61P5/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全方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新型益生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甜茶2~8份、决明子1~5份、桑叶2~6份、玫瑰花1~2份、荷叶2~6份。各组分通过“君臣佐使”协同起效,可有效地同时作用于代谢综合征全部组分(高血糖、肥胖、脂肪肝等),而且各组分可以共同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挥其益生元的效应,因而实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多靶点、全方位、高效综合防治。此外,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含成分安全有效,口感易被大众所接受。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41939.2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A61K36/738 , A61K47/36 , A61K47/22 , A61K47/46 , A61P3/04 , A61P3/06 , A61P3/10 , A61P9/12 , A61P1/16 , A61P19/06 , A61P29/00 , A61P5/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全方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新型益生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甜茶2~8份、决明子1~5份、桑叶2~6份、玫瑰花1~2份、荷叶2~6份。各组分通过“君臣佐使”协同起效,可有效地同时作用于代谢综合征全部组分(高血糖、肥胖、脂肪肝等),而且各组分可以共同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挥其益生元的效应,因而实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多靶点、全方位、高效综合防治。此外,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含成分安全有效,口感易被大众所接受。
-
公开(公告)号:CN1140814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47832.7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PC: A61B5/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腹型肥胖评估的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及其对内脏型肥胖的判断标准,旨在为肥胖的精准分型尤其是内脏型肥胖的区分提供一种更为方便、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腹型肥胖评估的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及其用于内脏型肥胖诊断的切点值;便携式体表横径测量仪由尺身、尺身起始端上的固定臂、尺身上的移动臂、固定臂上的水平仪,移动臂上的电子读数仪组成;利用所述便捷式体表横径测量仪对人体腹部前后径最长处测量的数据,间接反映内脏脂肪的量,精准区别内脏型肥胖,在中国人群内脏型肥胖判断的切点值为:男性267.50mm,女性为220.80mm。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277979.8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CKR基因突变的糖尿病诊断试剂盒及应用。确定两个新的导致呈现2型糖尿病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GCKR基因c.718C>T,c.1551G>T突变。本发明更进一步根据中国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队列以及已报道的GCKR突变病例信息,扩充GCKR基因突变糖尿病诊断位点,并进一步提取GCKR基因突变所致新型糖尿病的表型特征,构建诊断GCKR基因突变所致新型糖尿病的诊断评分模型——GCKR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验证,以得到一个有效的GCKR评分诊断模型。本发明进一步构建糖尿病精准分型诊断体系,获取变异信息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对患者进行打分和重新分型进行糖尿病的精确诊断。根据糖尿病精准分型,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以及优生优育进行分级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04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621375.2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骨重建调节多肽及应用。在前期我们首次实验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序列比对、结构分析、理化性质和功能预测,设计并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方法新合成了骨重建调节多肽。这些多肽具有长度短,合成简单、成本低廉,细胞毒性较低、生物稳定性较高,半衰期适中,骨靶向性好,调节骨吸收能力强的特征,可通过调节合成的骨重建调节多肽浓度从而控制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实现对骨吸收及骨形成的有序调控,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