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487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731026.7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21/00 , A61B5/16 , A61M2021/0022 , A61M2021/0027 , A61M2021/0044 , A61M2021/0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疲劳检测与觉醒刺激的眼部可穿戴系统,其包括:佩戴本体,用于佩戴到眼部;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眼部图像;头部运动轨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头部运动实时轨迹信息;光刺激单元,用于照明刺激眼部;声刺激单元,用于发出声音;振动刺激单元,用于提供特定序列的振动刺激;控制单元包括分别与上述各单元通信连接的控制器,用于通过接收的实时眼部图像和头部运动实时轨迹信息对人体疲劳度进行判断,输出觉醒度等级,并根据觉醒度等级发出光刺激和/或声刺激和/或振动刺激的信号。本发明输出觉醒度等级的同时,提供声、光、振动刺激以提高觉醒度,系统集成度高,适用于个体检测和集群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58207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823041.4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警觉性检测系统,其包括:若干个PDA手持终端,其具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PDA手持终端被配置为向用户提供主观量表测试和客观测试,形成视警觉性数据;分析装置,其被配置为接收并分析所述视警觉性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实现所述PDA手持终端和所述分析装置之间的视警觉性数据传输;以及安全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实现所述视警觉性数据的安全传输和管理。本发明支持PDA及电脑终端测试,并能够实现多人的在线和离线视警觉性测评,以及PDA手持终端与电脑终端的响应速度标定,有效排除系统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7582079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823041.4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警觉性检测系统,其包括:若干个PDA手持终端,其具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PDA手持终端被配置为向用户提供主观量表测试和客观测试,形成视警觉性数据;分析装置,其被配置为接收并分析所述视警觉性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实现所述PDA手持终端和所述分析装置之间的视警觉性数据传输;以及安全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实现所述视警觉性数据的安全传输和管理。本发明支持PDA及电脑终端测试,并能够实现多人的在线和离线视警觉性测评,以及PDA手持终端与电脑终端的响应速度标定,有效排除系统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209499750U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21171296.9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A61B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视警觉性检测仪,其包括:若干个PDA手持终端,其具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PDA手持终端被配置为向用户提供视警觉性测试平台;分析装置,其被配置为分析所述警觉性测试平台提供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将所述测试平台产生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分析装置;以及箱体,其从上之下依次具有三减震层,用于放置视警觉性检测仪主体及各配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多人的在线和离线视警觉性测评,以及PDA手持终端与电脑终端的响应速度标定,有效排除系统误差,并且箱体结构设计紧凑,抗震防撞击效果好,可以对视警觉性检测仪各组成部分起到优异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7367341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064896.5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疲劳检测与觉醒刺激的眼镜,其包括镜体,其设有镜框和铰接到镜框两侧的镜腿;外壳,其可拆卸安装于一个镜腿上;图像采集器、红外光源、冷光带,并列位于外壳上对应眼部的位置;骨传导耳机,其位于外壳上对应头部乳骨或下颚骨髁突的位置;以及,扁平马达、头部运动轨迹采集组件以及控制器,分别嵌于外壳的内部;其中,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器、红外光源、冷光带、骨传导耳机、扁平马达以及头部运动轨迹此采集组件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进行人体疲劳度判断、输出觉醒度等级的同时,提供声、光、振动刺激以提高作业人员的觉醒程度,佩戴舒适,集成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01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910181894.1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干眼症检测装置,包括新型Placido盘、弧形照明光源、成像物镜、二向色镜、白光相机及红外相机;所述新型Placido盘上设置有若干黑白相间的同心圆环,其中,白色圆环为透光部分,黑色圆环为透850nm以上的红外光而不透可见光的部分;所述照明光源用于提供白光光源和红外光源。本发明能通过白光相机采集到Placido盘与人眼泪膜的叠加图像,通过红外相机采集人眼泪膜本身的图像,在白光相机接收到的Placido盘的图像中减掉人眼泪膜本身的图像可得到良好的、真实的、低噪声的Placido盘图像,使后续图像处理更为简便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7483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710728763.1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束调节装置,其包括光源;准直器,其通过光纤连接到光源的出光端,用于输出准直的光;光束调节组件,其包括用于调节光束位置的光束位置调节装置,其包括依次位于准直器出光端的二维调节组件、凸镜以及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其电连接到二维调节组件以及光接收装置;其中,准直器的出光依次经二维调节组件的反射、凸镜的聚焦到达光接收装置上;光接收装置识别光束的实时位置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光束实时位置,发出第一驱动信息给二维调节组件,在二维方向微调准直器的出光以修正光束实时位置至预设光斑位置。本发明实现多通道同步光通讯中快捷自动调节通讯光的光程和光束位置,以保证各通道光信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9806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0225092.1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字化亮点闪烁检测系统,包括亮点闪烁仪和软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亮点闪烁仪包括壳体、眼罩、亮点闪烁组件、视角成像组件及主机;所述软件系统嵌入所述主机中,其包括眼动追踪模块、亮点闪烁参数控制模块、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及曲线绘制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及系统维护模块。本发明实现了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智能化,通过主机控制测量、记录分析测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输出,便于个体及群体测评;通过监控相机与眼动追踪模块对受测人员的瞳孔进行追踪、通过CFF曲线绘制及实时显示的方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运及现场展开。
-
公开(公告)号:CN106725283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611149294.X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干眼症检测仪,包括:探头组件,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成像组件、照明光源、摄像模组、相机固定装置、控制板以及盖板;手柄,其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探头组件的下端,所述手柄设置为可弯曲结构;便携式装置,其包括底座、头托组件、调节手杆和可调工作台组件;以及分析装置,其集成在PC机中,所述分析装置与所述探头组件通信连接,所述分析装置包括图像数据采集单元、数据检测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本发明将探头组件小型化,将整个干眼症分析装置便携化,探头组件可作为手持式设备独立使用,占用空间更小,使用更方便、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49806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25092.1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字化亮点闪烁检测系统,包括亮点闪烁仪和软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亮点闪烁仪包括壳体、眼罩、亮点闪烁组件、视角成像组件及主机;所述软件系统嵌入所述主机中,其包括眼动追踪模块、亮点闪烁参数控制模块、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及曲线绘制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及系统维护模块。本发明实现了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智能化,通过主机控制测量、记录分析测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输出,便于个体及群体测评;通过监控相机与眼动追踪模块对受测人员的瞳孔进行追踪、通过CFF曲线绘制及实时显示的方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运及现场展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