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547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289965.7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H02J50/05 , H02J50/40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利用电压传递关系,得到输出电压恒定的条件及电压增益的确定方法,根据电压增益表达式并以耦合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系统的补偿电容;根据输出电压恒定条件、补偿电容以及预设的工作频率计算补偿电感;若补偿电感中的任意一个大于预设的电感阈值,则修改工作频率、补偿电容中的至少一个,直至补偿电感均不大于电感阈值;对基于本方法设计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实验,表明系统输出电压与负载阻抗无关;该设计方法解决了系统负载阻抗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使系统具有优异的输出电压恒定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45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25466.5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供配电管理、负载管理、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信息网络管理等模块,能够根据船舶的运行工况有效并且迅速地调度电能,合理地分配和使用电能,能够对全船的电能和各种负载的用电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尽量使供电系统避免出现电能供应不足、电能过剩、电能调配不及时的情况;同时使用工业以太网还能以一种扁平化的船舶控制网络形态,方便地实现船舶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互连、互通,完成高层业务信息与船舶自动化的无缝结合,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开放的船舶网络系统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2645615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25477.3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船舶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根据故障报警信息通过船舶电力系统拓扑分析确定故障失电区域,确定失电区域中元件;b.)基于a.)建立考虑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情况下计及主、后备保护之间状态关系对故障诊断目标函数共同影响的故障诊断数学模型c.)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对故障诊断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采用个体的量子比特编码来表示故障诊断问题。本发明建立了适合船舶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能利用保护和断路器信息实现准确的故障判断,易于实现船舶电力系统的在线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73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90479.7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H02J50/05 , H02J50/40 , G06F30/36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流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在分析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总的输入阻抗的基础上,推导出输出电流恒定的条件以及恒流输出时的电流增益表达式,根据电流增益表达式并以耦合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系统的工作频率和补偿电容;根据输出电流恒定条件以及确定的工作频率、补偿电容计算补偿电感;若补偿电感中的任意一个大于预设的电感阈值,则修改工作频率、补偿电容中的至少一个,直至补偿电感均不大于电感阈值;对基于本方法设计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实验,表明系统输出电流与负载阻抗无关;该设计方法解决了系统负载阻抗发生变化时输出电流不稳定的问题,使系统具有优异的输出电流恒定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4561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125477.3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船舶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根据故障报警信息通过船舶电力系统拓扑分析确定故障失电区域,确定失电区域中元件;b.)基于a.)建立考虑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情况下主、后备保护之间状态关系对故障诊断目标函数共同影响的故障诊断数学模型c.)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对故障诊断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采用个体的量子比特编码来表示故障诊断问题。本发明建立了适合船舶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能利用保护和断路器信息实现准确的故障判断,易于实现船舶电力系统的在线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40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25429.4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一种基于潮流直接可解的船舶电力系统PMU优化配置方法,包括a.)得到不同工况下潮流方程及节点关联矩阵;b.)用系统节点关联矩阵描述潮流方程的特点;c.)判断在船舶电力系统某一工况下的潮流方程,PMU配置方案是否满足潮流直接可解;d.)在c.)的基础上,判断PMU配置方案是否满足不同工况下潮流直接可解;e.)借鉴N-1量测冗余度分析原则对N-1电压相量可解冗余度作定义;f.)在最大运行工况下,在保证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潮流方程直接可解的基础上,PMU配置数目尽量少而N-1电压相量可解冗余节点最多;g.)采用量子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的能力能在整个解空间内快速搜索多目标函数的Pareto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291646.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层叠式电容传输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发射端,包括相互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耦合器接收端,包括相互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第四极板和第三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所述第四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设置有填充电介质;所述耦合器发射端与所述耦合器接收端之间通过传输介质实现电能传输,并且所述填充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所述传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其可以解决现有的层叠式电容耦合器由于同侧极板距离近,形成的等效自电容较大,导致其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69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250323.5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场式无线输电双边MC补偿系统及设计方法、装置及设计方法,该系统包括逆变器、耦合器、整流器与MC补偿网络,MC补偿网络包括原边补偿网络与副边补偿网络,通过原边补偿网络将逆变器与耦合器连接,通过副边补偿网络将耦合器与整流器连接;其中,原边补偿网络包括一次绕组与第一电容,一次绕组包括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绕组线圈与第二绕组的绕组线圈首尾相连形成一次绕组,一次绕组的输入端与逆变器连接,一次绕组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一次绕组的公共端与第一电容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和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申请减少了补偿网络元件的数量,兼具较高的集成度和大功率传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91636.5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IPC: G06F18/2411 , G01R31/52 , G01R31/58 , G01R31/08 , G06N3/006 , G06N20/10 , G06Q50/06 , G06F18/10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和散布熵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包括:获取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数据;利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的参数进行并行优化,获取全局最小包络熵对应的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的最佳参数组合;基于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的最佳参数组合对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数据进行分解以获取若干本征模态函数分量,然后利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出有效的分量以进行重构;获取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重构后零序电流数据的散布熵以组成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进行分类,输出分类结果以实现选线。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更全面和精确地提取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信息,提升后续选线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50323.5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场式无线输电双边MC补偿系统及设计方法、装置及设计方法,该系统包括逆变器、耦合器、整流器与MC补偿网络,MC补偿网络包括原边补偿网络与副边补偿网络,通过原边补偿网络将逆变器与耦合器连接,通过副边补偿网络将耦合器与整流器连接;其中,原边补偿网络包括一次绕组与第一电容,一次绕组包括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绕组线圈与第二绕组的绕组线圈首尾相连形成一次绕组,一次绕组的输入端与逆变器连接,一次绕组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一次绕组的公共端与第一电容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和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申请减少了补偿网络元件的数量,兼具较高的集成度和大功率传输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