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586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130694.9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上颈椎承载式重建假体,包括假体主体、配合部,所述假体主体包括横部、竖部,所述竖部设置在所述横部的下端中部,并与所述横部垂直连接,所述横部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横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孔为斜向上的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横部的前端与所述横部的上端,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竖部的下端,所述配合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孔。其优点在于,利用承载式固定方式,使假体能够进行寰枢椎切除后的枕颈重建,解决了传统方式仅能进行枢椎以下重建的问题;假体上端与寰椎前弓或颅底接触面较大,形成有效的承托,避免出现下沉移位等远期并发症;假体表面具有海绵状微孔结构,利于假体与邻近骨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061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10139.3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 , A61F2/30942 , A61F2002/3011 , A61F2002/30329 , A61F2002/30433 , A61F2002/30985 , A61F2002/4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包括假体主体、第一髂骨结合体、第二髂骨结合体;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第二髂骨结合体通过敲击插入方式的与假体主体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一髂骨结合体或第二髂骨结合体包括连接体和接骨体;所述接骨体上设有孔隙结构;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或第二髂骨结合体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其优点表现在:在骶骨重建时,能够实现与骶骨肿瘤不同切除面进行精准匹配,个性化定制,腰骶部的应力传导恢复与稳定性好,便于调节长度与腰椎建立固定连接,避免腰椎悬空下坠,与肿瘤切除面能够完全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长期稳定恢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4960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710910139.3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包括假体主体、第一髂骨结合体、第二髂骨结合体;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第二髂骨结合体通过敲击插入方式的与假体主体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一髂骨结合体或第二髂骨结合体包括连接体和接骨体;所述接骨体上设有孔隙结构;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或第二髂骨结合体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其优点表现在:在骶骨重建时,能够实现与骶骨肿瘤不同切除面进行精准匹配,个性化定制,腰骶部的应力传导恢复与稳定性好,便于调节长度与腰椎建立固定连接,避免腰椎悬空下坠,与肿瘤切除面能够完全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长期稳定恢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242885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583410.7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00 , A61B17/320016 , A61B90/30 , A61B221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所述的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设有刀体、手柄、复合导管、照明光源与可视系统、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刀体设置在刀柄前部,所述的复合导管设置在刀体与刀柄内部,所述的照明光源与可视系统、负压吸引器分别与复合导管进行连接。其优点在于,骨刀集成内窥镜及吸引管,利用照明光源及可视系统,可实时观察骨刀前进方向,避免骨刀前进过程中误伤椎体前方的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降低手术风险;骨刀扁平式设计,可将椎前软组织挡在骨刀后面,有利于保护椎前软组织、脏器、重要血管及神经,配合骨凿使用,提高椎体切除操作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98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710317519.6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方便反复采样对流透析富集引流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压引流头通过连接头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分成一个以上的引流管,一个或多个引流管上设有纵向设置的半透膜;半透膜将引流管分成两个隔离的通路,一条为分流管,第一接头和引流管导通,另一条为支路管,支路管的进液口连接出液存储器,并靠近第一接头,支路管的流出口连接富集管后,连接流入收集器,并靠近分流管,富集管的两端设置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内部设有富集填充;第一接头连接穿刺管,穿刺管连接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接引流瓶,穿刺管上设有伸出的采样管,采样管的出口处设置穿刺膜。本发明减少样本污染可能、防止引流堵塞、提高引流效率、便于采样、有效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98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17519.6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8 , G01N1/14 , G01N1/40 , G01N2001/14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方便反复采样对流透析富集引流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压引流头通过连接头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分成一个以上的引流管,一个或多个引流管上设有纵向设置的半透膜;半透膜将引流管分成两个隔离的通路,一条为分流管,第一接头和引流管导通,另一条为支路管,支路管的进液口连接出液存储器,并靠近第一接头,支路管的流出口连接富集管后,连接流入收集器,并靠近分流管,富集管的两端设置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内部设有富集填充;第一接头连接穿刺管,穿刺管连接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接引流瓶,穿刺管上设有伸出的采样管,采样管的出口处设置穿刺膜。本发明减少样本污染可能、防止引流堵塞、提高引流效率、便于采样、有效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208355497U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20866903.7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所述的多功能可视椎前软组织分离骨刀设有刀体、手柄、复合导管、照明光源与可视系统、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刀体设置在刀柄前部,所述的复合导管设置在刀体与刀柄内部,所述的照明光源与可视系统、负压吸引器分别与复合导管进行连接。其优点在于,骨刀集成内窥镜及吸引管,利用照明光源及可视系统,可实时观察骨刀前进方向,避免骨刀前进过程中误伤椎体前方的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降低手术风险;骨刀扁平式设计,可将椎前软组织挡在骨刀后面,有利于保护椎前软组织、脏器、重要血管及神经,配合骨凿使用,提高椎体切除操作的安全系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677652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0226401.2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上颈椎承载式重建假体,包括假体主体、配合部,所述假体主体包括横部、竖部,所述竖部设置在所述横部的下端中部,并与所述横部垂直连接,所述横部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横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孔为斜向上的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横部的前端与所述横部的上端,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竖部的下端,所述配合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孔。其优点在于,利用承载式固定方式,使假体能够进行寰枢椎切除后的枕颈重建,解决了传统方式仅能进行枢椎以下重建的问题;假体上端与寰椎前弓或颅底接触面较大,形成有效的承托,避免出现下沉移位等远期并发症;假体表面具有海绵状微孔结构,利于假体与邻近骨融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30515U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20502048.1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反复采样对流透析富集引流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压引流头通过连接头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分成一个以上的引流管,一个或多个引流管上设有纵向设置的半透膜;半透膜将引流管分成两个隔离的通路,一条为分流管,第一接头和引流管导通,另一条为支路管,支路管的进液口连接出液存储器,并靠近第一接头,支路管的流出口连接富集管后,连接流入收集器,并靠近分流管,富集管的两端设置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内部设有富集填充;第一接头连接穿刺管,穿刺管连接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接引流瓶,穿刺管上设有伸出的采样管,采样管的出口处设置穿刺膜。本实用新型减少样本污染可能、防止引流堵塞、提高引流效率、便于采样、有效富集。(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625929U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721270384.4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骶骨假体包括假体主体、第一髂骨结合体、第二髂骨结合体;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第二髂骨结合体通过敲击插入方式的与假体主体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一髂骨结合体或第二髂骨结合体包括连接体和接骨体;所述接骨体上设有孔隙结构;所述第一髂骨结合体和/或第二髂骨结合体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其优点表现在:在骶骨重建时,能够实现与骶骨肿瘤不同切除面进行精准匹配,个性化定制,腰骶部的应力传导恢复与稳定性好,便于调节长度与腰椎建立固定连接,避免腰椎悬空下坠,与肿瘤切除面能够完全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长期稳定恢复性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