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908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497576.7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C12N5/09 , C12N5/095 , A01K67/027 , A61K45/00 , A61P3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693 , A01K67/0271 , A01K2207/12 , A01K2227/105 , A01K2267/0331 , A61K45/00 , C12N5/06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生上皮间质化的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耐药及转移疾病中的应用。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提取并体外培养获得发生上皮间质化的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关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上皮间质化的循环肿瘤细胞系,为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检测了该细胞系在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和耐药中的作用,表明上皮间质化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公开(公告)号:CN107095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77173.1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65 , A61F2002/44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组配式人工椎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优点在于,根据患者定制椎体元件,精准调节椎体元件长度;只有椎体元件进行3D打印,减少3D打印材料,降低成本;各组件嵌套处形状为非圆形形状设计,抗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811552526.5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位移椎体假体,包括椎体主体和至少一个限位线绳,所述限位线绳与所述椎体主体连接并形成“U”形结构,位于所述椎体主体两侧的所述限位线绳与位于所述椎体主体的上方两侧的连接棒连接。其优点在于,在防位移椎体假体植入后,避免出现椎体主体错位的问题;将防位移椎体假体与钉棒系统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椎体植入的固定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手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52526.5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位移椎体假体,包括椎体主体和至少一个限位线绳,所述限位线绳与所述椎体主体连接并形成“U”形结构,位于所述椎体主体两侧的所述限位线绳与位于所述椎体主体的上方两侧的连接棒连接。其优点在于,在防位移椎体假体植入后,避免出现椎体主体错位的问题;将防位移椎体假体与钉棒系统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椎体植入的固定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手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2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52319.X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防位移装置,应用于椎体重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容纳槽沿所述主体的径向贯穿所述主体或所述容纳槽为U形槽;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或连接棒进行可拆卸连接;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容纳槽连接。还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防位移系统。其优点在于,防位移装置能够容纳并锁定限位线绳,并且可以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和/或连接棒进行连接,使得内固定更加牢固,植入的椎体不会出现位移、下沉等情况,提高了预后效率,避免再次手术。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28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811552319.X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防位移装置,应用于椎体重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容纳槽沿所述主体的径向贯穿所述主体或所述容纳槽为U形槽;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或连接棒进行可拆卸连接;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容纳槽连接。还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防位移系统。其优点在于,防位移装置能够容纳并锁定限位线绳,并且可以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和/或连接棒进行连接,使得内固定更加牢固,植入的椎体不会出现位移、下沉等情况,提高了预后效率,避免再次手术。
-
公开(公告)号:CN209770593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22135738.5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位移椎体假体,包括椎体主体和至少一个限位线绳,所述限位线绳与所述椎体主体连接并形成“U”形结构,位于所述椎体主体两侧的所述限位线绳与位于所述椎体主体的上方两侧的连接棒连接。其优点在于,在新型防位移椎体假体植入后,避免出现椎体主体错位的问题;将新型防位移椎体假体与钉棒系统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椎体植入的固定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手术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138180U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822129950.0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应用于椎体重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容纳槽沿所述主体的径向贯穿所述主体或所述容纳槽为U形槽;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或连接棒进行可拆卸连接;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容纳槽连接。还涉及一种用于内固定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优点在于,防位移装置能够容纳并锁定限位线绳,并且可以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和/或连接棒进行连接,使得内固定更加牢固,植入的椎体不会出现位移、下沉等情况,提高了预后效率,避免再次手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86317U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720440996.7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组配式人工椎体,所述的新型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优点在于,根据患者定制椎体元件,精准调节椎体元件长度;只有椎体元件进行3D打印,减少3D打印材料,降低成本;各组件嵌套处形状为非圆形形状设计,抗旋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