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2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970496.4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35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色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发现该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抑制α冠状病毒HCoV‑229E的复制,对HCoV‑229E的IC50为0.24μg/ml,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07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028845.2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35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发现该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抑制α冠状病毒HCoV‑229E的复制,对HCoV‑229E的IC50为1.59μg/ml,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5634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974348.5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发现该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抑制α冠状病毒HCoV‑229E的复制,对HCoV‑229E的IC50为0.76μg/ml,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885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0284229.5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61K31/357 , A61P35/00 , C12N1/14 , C12P17/18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天然吡喃萘醌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是从假毛丛赤壳菌(Nectria pseudotrichia)Z8‑6(776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473)固体发酵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该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殖生长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抑制真核生物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或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2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7053.1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519 , A61K31/366 , A61P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吴茱萸次碱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新用途,具体地涉及选自式1-式2的化合物或其组合的药物和激动剂,及其新用途,所述的新用途为制备用于上调ABCA1、CLA-1/SR-B1、LXRα以及激活PPARγ的激动剂用途,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07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028845.2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35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发现该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抑制α冠状病毒HCoV‑229E的复制,对HCoV‑229E的IC50为1.59μg/ml,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8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84229.5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61K31/357 , A61P35/00 , C12N1/14 , C12P17/18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天然吡喃萘醌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是从假毛丛赤壳菌(Nectria pseudotrichia)Z8-6(776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473)固体发酵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该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殖生长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抑制真核生物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或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0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70963.3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12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萘醌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发现该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抑制α冠状病毒HCoV‑229E的复制,对HCoV‑229E的IC50为1.62μg/ml,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242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110067053.1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A61K31/519 , A61K31/366 , A61P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吴茱萸次碱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新用途,具体地涉及选自式1-式2的化合物或其组合的药物和激动剂,及其新用途,所述的新用途为制备用于上调ABCA1、CLA-1/SR-B1、LXRα以及激活PPARγ的激动剂用途,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86522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10689.3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构如式(I)所示的假寡糖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1~5的整数;R1=H或OH;R2=COOH或CH2OH。化合物具有一定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能显著降低db/db小鼠餐后血糖,与阿卡波糖相当;能显著降低肝脏/体重比,具有比阿卡波糖更强的活性。本发明公开了所述的环氧假寡糖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降血糖、抗糖尿病或减肥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了所述的环氧假寡糖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中的用途。#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