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26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20627.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半航空物探与跨孔CT的多源数据融合岩溶探查方法,其中,方法包括:采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初步锁定岩溶重点发育区,并对岩溶重点发育区采用跨孔电阻率CT法和跨孔地震波CT法进行数据采集;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数据、跨孔电阻率CT法数据和跨孔地震波CT法数据统一转换为反射系数序列;将体现在时间域内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数据和跨孔地震波CT法数据转换至深度域;根据多尺度特征图像通过小波逆变换处理得到最终的多源数据融合图像。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一的数据探测方法得到的单一数据来源,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导致误差无法预估,难以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成像,降低了岩溶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9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62803.X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R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极间电阻智能测试仪及使用方法。所述智能测试仪由单片机芯片、供电电压探头、霍尔电流传感器、模拟信号调理模块、隔离电压采样模块、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高精度温度补偿晶振OCXO、GPS对钟模块、USB存储模块、锂电池供电单元组成。所述使用方法包括8个操作步骤。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高精度极间电阻智能测试仪及使用方法,能够测得大功率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进而根据欧姆定律测得极间电阻,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分析影响极间电阻的因素及其定量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93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762803.X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极间电阻智能测试仪及使用方法。所述智能测试仪由单片机芯片、供电电压探头、霍尔电流传感器、模拟信号调理模块、隔离电压采样模块、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高精度温度补偿晶振OCXO、GPS对钟模块、USB存储模块、锂电池供电单元组成。所述使用方法包括8个操作步骤。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高精度极间电阻智能测试仪及使用方法,能够测得大功率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进而根据欧姆定律测得极间电阻,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分析影响极间电阻的因素及其定量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7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4151.4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水工隧洞收敛变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多组等间距设置的拱形支撑钢梁对隧洞进行支撑;S2,制作钢板,钢板中间部分开设通孔,通过钢板对相邻拱形支撑钢梁之间进行固定连接;S3,根据钢板上通孔的位置在隧洞侧壁上对应钻孔;S4,制作锁脚大管棚,并在锁脚大管棚上开设注浆孔,将锁脚大管棚分别插接在钻孔内,锁脚大管棚端部与钢板上的通孔焊接固定,在锁脚大管棚端部焊接注浆阀门;S5,通过注浆阀门向锁脚大管棚内灌注水泥浆;S6,检查注浆情况,完成施工。本发明通过锁脚大管棚的设置实现对拱形支撑钢梁承载力的分担,避免拱形支撑钢梁发生形变,提高拱形支撑钢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860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77139.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B21/32 , B25J9/16 , B62D57/0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爬壁机器人的红层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评估红层隧道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潜在变形区域,以确定监测的至少一个重点监测区域,基于隧道的三维模型及隧道内的定位标志,规划能够全面覆盖至少一个重点监测区域的爬壁机器人的爬行路径,启动爬壁机器人,控制爬壁机器人按照爬行路径在红层隧道的隧道壁面上爬行的同时,采集红层隧道的监测数据,以根据监测数据生成红层隧道的变形趋势和/或监测报告。由此,解决相关技术中,监测精度受限、实时监测困难、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以及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大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607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0842.5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机器人系统包括:底座、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具有行进装置;电极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线缆布设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设在底座上,控制装置分别与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存储模块、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布设电极和线缆的机器人系统,通过设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极布设装置、线缆布设装置和行进装置工作,可实现对电极和线缆的布设,可提高勘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且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94199.7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的无人机结构光扫描预警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人机在红层隧道飞行,以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到达各基准点的位置;结构光扫描系统,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无人机,采集红层隧道的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用于接收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并根据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的隧道信息;智能预警系统,用于根据隧道信息判断红层隧道是否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其中,若红层隧道满足预设存在大变形条件,则生成红层隧道施工大变形预警信息,以进行风险警示。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测量和判断,操作和解读过程较为复杂,无法实时检测和预警施工中大变形的情况,数据处理效率、数据精准度均较低,此外,施工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现场快速、高效检测的需要,检测成本和风险均较高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26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72804.6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临滕公路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动探测技术的勘探机器人平台及勘探方法,涉及城市环境下对地下未知地质体探测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机器人系统,用于对探测机器人行进进行控制和微动信号探测,还用于对探测得到的原始微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原始微动信号及预处理后数据存储,并将预处理后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机器人系统传输的微动信号数据,并对微动信号数据进行处理,还用于将输入的测线数据传输至机器人系统;数据即时传输系统,用于实现机器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本发明能够实现城市环境下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勘探。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15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15669.6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油藏中硫化氢的新方法的方法,采集待检测油藏样品;检测待检测油藏样品的硫酸盐还原以及硝酸盐还原基因个数,通过待检测油藏样品的菌种数筛选后确定目标油藏,对目标油藏的样品进行SRB突变培养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确定SRB突变拐点后检测SRB数量,SRB基因定量,硫单质及硫的聚合物质量即为目标油藏硫化氢生物抑制最佳硝酸盐浓度;将最佳硝酸盐浓度应用到所述目标油藏的注水量用以抑制油藏中硫化氢含量。本发明通过硫酸盐还原菌在高硝酸盐环境下的自身突变,确定目标油藏硫化氢生物抑制最佳硝酸盐浓度可以应用于抑制油藏中硫化氢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307389224S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30162072.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Designer: 王博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手提袋。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盛装物品。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主视图。
5.本外观设计产品为薄型产品,省略其它视图。
6.指定设计1为基本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