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40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471592.5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模拟的超薄锰矿体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超薄锰矿体的上边界线和下边界,再根据上边界线构建投影面,将超薄锰矿体投影到投影面上并提取超薄锰矿体在投影面上的边界范围;其次根据下边界线和边界范围拟合生成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再次根据上边界线和下边界线计算出超薄锰矿体的厚度增量;然后根据超薄锰矿体的厚度增量和边界范围拟合出超薄锰矿体的增量面;接着将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投影到超薄锰矿体的增量面上得到超薄锰矿体模型的顶面;最后将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和超薄锰矿体模型的顶面进行围合得到超薄锰矿体模型。该方法得到的超薄锰矿体模型中顶面和底面之间不会产生顶面和底面相交或者底面在顶面之上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71592.5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模拟的超薄锰矿体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超薄锰矿体的上边界线和下边界,再根据上边界线构建投影面,将超薄锰矿体投影到投影面上并提取超薄锰矿体在投影面上的边界范围;其次根据下边界线和边界范围拟合生成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再次根据上边界线和下边界线计算出超薄锰矿体的厚度增量;然后根据超薄锰矿体的厚度增量和边界范围拟合出超薄锰矿体的增量面;接着将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投影到超薄锰矿体的增量面上得到超薄锰矿体模型的顶面;最后将超薄锰矿体模型的底面和超薄锰矿体模型的顶面进行围合得到超薄锰矿体模型。该方法得到的超薄锰矿体模型中顶面和底面之间不会产生顶面和底面相交或者底面在顶面之上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98832.9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IPC: G06F18/213 , G06F18/2415 ,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N3/047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带噪学习和局部分类器的测井数据岩性识别方法,属于深度学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井数据训练集预处理;构建预训练模型;确定易混淆岩性组合;构建优化局部分类器模型;建立融合带噪学习优化局部分类器模型;岩性识别。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融合带噪学习和局部分类器的测井数据岩性识别方法,有助于矿产勘查领域测井数据的数据区分,提高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地矿领域中测井岩性识别的准确率与识别效率,有效解决了岩性识别中相似岩性难以区分和岩性标签标注不明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8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18588.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三地质大队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类型锰矿床的识别方法,该新类型锰矿是在“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气液流体”三元共控的锰矿富集机制作用下,来自深部含锰气液流体沿同生断裂在次级裂谷盆地中心喷溢沉积作用而形成的菱锰矿床。其识别方法是在内生外成导致新类型锰矿成矿作用过程中,识别控制该新类型锰矿床的成矿构造,所形成的矿石相空间分带、结构构造、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识别方法可为正确判断是否为“新类型锰矿床”提供识别的工作步骤和具体识别指标。由于不同成因类型锰矿床具有不同的预测模式和勘探方法,故可为我国勘探和发现该新类型大型‑超大型富锰矿床,解决我国锰矿资源被卡脖子的问题提供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82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1518588.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三地质大队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类型锰矿床的识别方法,该新类型锰矿是在“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气液流体”三元共控的锰矿富集机制作用下,来自深部含锰气液流体沿同生断裂在次级裂谷盆地中心喷溢沉积作用而形成的菱锰矿床。其识别方法是在内生外成导致新类型锰矿成矿作用过程中,识别控制该新类型锰矿床的成矿构造,所形成的矿石相空间分带、结构构造、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识别方法可为正确判断是否为“新类型锰矿床”提供识别的工作步骤和具体识别指标。由于不同成因类型锰矿床具有不同的预测模式和勘探方法,故可为我国勘探和发现该新类型大型‑超大型富锰矿床,解决我国锰矿资源被卡脖子的问题提供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16685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75894.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三地质大队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MT的菱锰矿成矿强度定量预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测线垂直于菱锰矿成矿带走向,以获取控制菱锰矿体成矿带延伸方向的高质量观测数据;对观测数据进行反演获取电阻率断面图,建立基于AMT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通过地表钻孔数据约束,挖掘菱锰矿厚度、品位与基于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电阻率值之间的关系;定义菱锰矿厚度与品位乘积为成矿强度,建立成矿强度定量预测模型。本发明的数据采集测线垂直于菱锰矿成矿带走向,以揭示控制菱锰矿体成矿带的容矿地堑结构特征,所建立的成矿强度‑电阻率数学模型,解决了菱锰矿体成矿强度快速定量预测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53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72544.3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V9/00
Abstract: 一种隐伏锰矿床勘查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预测区中数据并作为数据样本;再对得到的数据样本进行处理以得到特征值;并将得到的特征值与锰矿床的模型进行匹配确定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的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其次对隐伏锰矿体进行空间展布规律预测;再断裂判别同生断层;恢复含矿岩系的盆地原型;根据控盆、控相、控矿同生断裂的走向,来确定含矿岩系的空间展布方向和规律;根据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的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的分布范围,确定勘查靶区的边界和申请探矿权区域的边界,该方法通过确定同生断裂来确定隐伏锰矿床,再通过盆地原型定向,确定成矿期构造与成矿后构造方向,然后通过矿相分带圈边,圈定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30122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69826.8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11/20
Abstract: 一种针对锰矿的可变比例尺钻孔柱状图绘制方法,属于矿产资源勘查类地质图件绘制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地质编录获取绘制柱状图所需的钻孔数据,再根据综合柱状图绘制规范绘制图面框架样式;然后设置分段信息,根据分段信息将钻孔数据中深度数据分为几段,按照分段信息将深度数据进行缩小,得到不同比例尺的完整柱状图,再对完整柱状图进行裁剪得到分柱状图,将分柱状图移动拼接形成可变比例尺钻孔柱状图;该方法在一张可变比例尺钻孔柱状图上承载不同比例尺的图形,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结合,即展示了矿体所在目标层细节,又缩小了图件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91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16577.X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三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薄层倾斜矿体开采支护的掩护支架及施工方法,包括支架本体、安全棚;支架本体包括前梁、顶梁、掩护梁、底座,所述掩护梁下端与底座后部铰接,掩护梁上端连接顶梁后端,顶梁前端经伸缩装置连接前梁,前梁前端连接安全棚;底座包括底板、对称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动块,滑动块上端铰接有液压支柱,水平导轨上设置有滑轨钳制器,滑轨钳制器与滑动块连接固定,液压支柱上端与顶梁中部铰接,本支架整体高度可调,伸缩装置使得支架的宽度可调,为开采工作面上方裸露顶板提供支护,在支架前方安装有安全棚,在开采工作面提供支护,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为开采后裸露顶板提供支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12101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61287.8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三地质大队
IPC: G01V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Mn/Cr定量预测探矿方法,该方法采用测定含锰岩系样品的Mn/Cr比值,定量判别成锰期IV级、III级断陷盆地、III级隆起区的关键技术,可快速地判别工作区域是有锰矿分布还是无锰矿分布,尽快明确找矿方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勘查成本,Mn/Cr比值为20-60时,可判定为有锰矿体分布的IV级断陷盆地,可加强钻探验证,快速找到锰矿;而当Mn/Cr比值小于10时,可判定为III级断陷盆地,Mn/Cr比值大于100时,可判定为III级隆起区,均无锰矿体分布,无需再开展进一步的工作,进行钻探验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