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70074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0036253.3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绝缘线振荡器,包括阳极外筒、阴极和收集极,所述阳极外筒内壁上设置有阳极叶片,所述收集极通过支撑杆固定在阳极外筒中,从振荡器的输入方向起在阳极叶片后方的阳极外筒上设置有提取腔;本发明中通过将阳极叶片的厚度逐步减小,减小了较短时间参与或者不参与束‑波互作用的电子束的比例,提高了束‑波互作用的转换效率,设置提取腔,加了束‑波互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并提高了微波提取的效率,最高可达20%。
-
公开(公告)号:CN10490046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60111.8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功率微波源的组合式电真空二极管,包括可与脉冲功率源连接的大外筒、功率源侧屏蔽环、绝缘子、真空侧屏蔽环、阴极底座、阴极、小外筒及阳极组成。通过多个阴阳极结构共用一个绝缘子,实现多个阴阳极结构或者高功率微波器件的捆绑并联驱动产生强流电子束。
-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074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36253.3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绝缘线振荡器,包括阳极外筒、阴极和收集极,所述阳极外筒内壁上设置有阳极叶片,所述收集极通过支撑杆固定在阳极外筒中,从振荡器的输入方向起在阳极叶片后方的阳极外筒上设置有提取腔;本发明中通过将阳极叶片的厚度逐步减小,减小了较短时间参与或者不参与束-波互作用的电子束的比例,提高了束-波互作用的转换效率,设置提取腔,加了束-波互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并提高了微波提取的效率,最高可达20%。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935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241880.7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F04B3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为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包括有真空室筒壁,真空室筒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加热罩;真空室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吸气泵模块;吸气泵模块与真空室筒壁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块。该方案能够利用锆钒铁吸气片的自身特性,无需使用真空机组定期抽真空便可维持真空室内的真空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93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41880.7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F04B3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为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包括有真空室筒壁,真空室筒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加热罩;真空室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吸气泵模块;吸气泵模块与真空室筒壁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块。该方案能够利用锆钒铁吸气片的自身特性,无需使用真空机组定期抽真空便可维持真空室内的真空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3321777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49725.2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F04B3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为一种模块化静态真空维持装置,包括有真空室筒壁,真空室筒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加热罩;真空室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吸气泵模块;吸气泵模块与真空室筒壁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块。该方案能够利用锆钒铁吸气片的自身特性,无需使用真空机组定期抽真空便可维持真空室内的真空环境。
-
-
公开(公告)号:CN205319119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20053113.2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绝缘线振荡器,包括阳极外筒、阴极和收集极,所述阳极外筒内壁上设置有阳极叶片,所述收集极通过支撑杆固定在阳极外筒中,从振荡器的输入方向起在阳极叶片后方的阳极外筒上设置有提取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阳极叶片的厚度逐步减小,减小了较短时间参与或者不参与束-波互作用的电子束的比例,提高了束-波互作用的转换效率,设置提取腔,加了束-波互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并提高了微波提取的效率,最高可达20%。
-
公开(公告)号:CN203732633U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20048485.7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R2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渐消模耦合的在线微波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截止圆波导和N/N-ff型直通连接器组成,所述N/N-ff型直通连接器设置在天线支撑面板上,所述天线支撑面板上设置有高功率微波辐射天线;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实现从GW级天线辐射功率输出到mW级探头功率输入的耦合转换,且在线微波传感器不需要附加耦合器和衰减器,结构优化,节省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