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957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487520.5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IPC: G01N23/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峰形拟合的逐步逼近刻度γ能谱高能区的方法。本方法逐步采用标准γ源与中子活化特征物质产生的γ射线进行刻度,采用简单能谱刻度低能段,之后使用低能段刻度结果估算高能段峰位置,同时采用峰形拟合方法确定峰中心,不断扩展能量刻度范围,逐步逼近感兴趣的高能段,最终获得感兴趣高能段对应的道址区间。与传统一次活化多样品获得复杂的γ能谱后专业人员识别手动刻度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套自适应的流程与算法,实现自动化刻度,减少对操作人员的需求,大大扩展了中子活化分析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57957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87520.5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IPC: G01N23/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峰形拟合的逐步逼近刻度γ能谱高能区的方法。本方法逐步采用标准γ源与中子活化特征物质产生的γ射线进行刻度,采用简单能谱刻度低能段,之后使用低能段刻度结果估算高能段峰位置,同时采用峰形拟合方法确定峰中心,不断扩展能量刻度范围,逐步逼近感兴趣的高能段,最终获得感兴趣高能段对应的道址区间。与传统一次活化多样品获得复杂的γ能谱后专业人员识别手动刻度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套自适应的流程与算法,实现自动化刻度,减少对操作人员的需求,大大扩展了中子活化分析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13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0868032.6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IPC: F41H11/136 , G01N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氘氘中子发生器的热中子分析探雷装置。该装置包括低能中子吸收体、铅屏蔽体、伽马探测器、源强监测探测器、中子反射体、中子发生器和中子慢化体。低能中子吸收体、铅屏蔽体和伽马探测器依次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包裹,共同构成一个下端靠近且上端远离中子发生器的探测单元;中子发生器位于装置的中心,中子反射体包裹在中子发生器的侧面,中子慢化体紧贴在中子发生器的正下方,四个探测单元均匀且对称地分布在中子发生器的侧面的四个方向;源强监测探测器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的内部。该装置采用氘氘中子发生器作为中子源,采用LaBr3(Ce)探测器作为伽马探测器,通过氮元素含量异常检测可实现对地雷目标的快速探测和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13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68032.6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IPC: F41H11/136 , G01N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氘氘中子发生器的热中子分析探雷装置。该装置包括低能中子吸收体、铅屏蔽体、伽马探测器、源强监测探测器、中子反射体、中子发生器和中子慢化体。低能中子吸收体、铅屏蔽体和伽马探测器依次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包裹,共同构成一个下端靠近且上端远离中子发生器的探测单元;中子发生器位于装置的中心,中子反射体包裹在中子发生器的侧面,中子慢化体紧贴在中子发生器的正下方,四个探测单元均匀且对称地分布在中子发生器的侧面的四个方向;源强监测探测器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的内部。该装置采用氘氘中子发生器作为中子源,采用LaBr3(Ce)探测器作为伽马探测器,通过氮元素含量异常检测可实现对地雷目标的快速探测和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7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849628.1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同位素热源的电加热模拟热源,包括发热体、电绝缘层、密封层、冲击缓冲层、隔热保温层、大气烧蚀层、装载通道、供电引线通道、集线端、补强板、补强板螺钉、测温热电偶、测温热电偶引线通道;本发明的电加热模拟热源根据美国通用型热源(GPHS)的性能参数进行研制,可用于同位素电源系统非核单元试验测试,同时保证了核安全性和测试结果有效性;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电加热模拟热源与真实同位素热源在内部结构、热分布和温度分布等方面与真实同位素热源的等效性较差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大功率同位素电源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547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671266.1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V5/00 , G01N23/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性地雷探测的中子背散射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置灵敏探测器、低能中子吸收层、反射体、屏蔽体、不锈钢结构、源强监测探测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和柔性高压电缆。位置灵敏探测器位于装置的底端,低能中子吸收层紧贴在位置灵敏探测器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位于装置的中心,通过柔性高压电缆予以供电;反射体和屏蔽体依次包裹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之外,并且承托在不锈钢结构之内;源强监测探测器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的内部。该装置兼具计数和成像两种探测模式,计数模式可快速预警,成像模式则可进一步实现对地雷形状、尺寸大小、埋设分布和炸药含量等信息的准确识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探雷的虚警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54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71266.1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V5/00 , G01N23/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性地雷探测的中子背散射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置灵敏探测器、低能中子吸收层、反射体、屏蔽体、不锈钢结构、源强监测探测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和柔性高压电缆。位置灵敏探测器位于装置的底端,低能中子吸收层紧贴在位置灵敏探测器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位于装置的中心,通过柔性高压电缆予以供电;反射体和屏蔽体依次包裹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之外,并且承托在不锈钢结构之内;源强监测探测器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的内部。该装置兼具计数和成像两种探测模式,计数模式可快速预警,成像模式则可进一步实现对地雷形状、尺寸大小、埋设分布和炸药含量等信息的准确识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探雷的虚警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8462.1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钚‑238模拟热源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高纯氦气瓶、充压容器、真空气泡检漏容器、真空检漏容器、钚‑238模拟热源、氦质谱仪、真空排气台;其中,充压容器、真空气泡检漏容器、真空检漏容器并列设置于真空排气台上;氦质谱仪用于在真空气泡检漏容器测量钚‑238模拟热源的第一漏率通过时,继续测量钚‑238模拟热源的第二漏率,利用氦质谱背压检漏原理,通过真空检漏容器以及氦质谱仪可以测量得到钚‑238模拟热源的第二漏率,即为测量的等效标准漏率,进而可以判断钚‑238模拟热源的密封性是否合格。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74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9628.1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同位素热源的电加热模拟热源,包括发热体、电绝缘层、密封层、冲击缓冲层、隔热保温层、大气烧蚀层、装载通道、供电引线通道、集线端、补强板、补强板螺钉、测温热电偶、测温热电偶引线通道;本发明的电加热模拟热源根据美国通用型热源(GPHS)的性能参数进行研制,可用于同位素电源系统非核单元试验测试,同时保证了核安全性和测试结果有效性;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电加热模拟热源与真实同位素热源在内部结构、热分布和温度分布等方面与真实同位素热源的等效性较差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大功率同位素电源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0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1642941.7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21H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90Sr同位素的温差发电装置,该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外部密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散热体、热电转换模块、屏蔽体、90Sr同位素热源、抽真空管道、压力容器和隔热体,其中隔热体采用对纤维气凝胶材料的多方向一体化编织技术,直接将隔热体一体化成型为所需结构。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漏热少、隔热性能良好、加工和装配过程简单、稳定性好、抗缓冲能力强及可量产化等优点。本发明显著降低了发电装置的内部温度,从而降低了对保护性气体和热电转换模块外壳气密性的要求,使得热电转换模块的加工和装配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减缓了发电装置内部结构的材料蠕变、老化、界面反应等不良效应和性能衰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