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珠及摩擦摆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5288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32942.9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珠及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若干滚珠,下支座板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底部与下支座板进行可滑动连接;所述滑块顶部内嵌于上支座板内部,可在上支座板内进行水平移动;所述若干滚珠相互贴合设置于上支座板与滑块顶部之间,可在上支座板与滑块之间进行滚动。本方案通过利用滚动与滑动摩擦的特点,滚动摩擦系数通常远小于滑动摩擦系数,使得支座在温度和地震作用下可以转换摩擦系数,即在温度作用下利用滚珠的滚动摩擦来释放结构的温度变形,在地震作用下利用摩擦摆滑块的滑动摩擦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隔震支座的可靠性。

    FRP金属组合防屈曲支撑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8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34035.2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RP金属组合防屈曲支撑及其组装方法,FRP金属组合防屈曲支撑包括:金属芯材,金属芯材的横截面为双轴对称结构;用于约束金属芯材的约束体,约束体为FRP拉挤型材,FRP拉挤型材内部通长形成有与金属芯材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约束腔体;金属套筒,金属套筒套设于FRP拉挤型材外,且金属套筒的内壁贴设于FRP拉挤型材外壁,金属套筒的两端固定有用于限制FRP拉挤型材移动的限位件。本发明可以在保障屈曲约束作用的条件下,极大程度地减轻自重,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时间消耗,且在FRP拉挤型材外套金属套筒的组合形式便于构件防火保护,有助于工程项目应用,达到消能减震效果。

    一种勒洛四面体隔振台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45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93367.8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勒洛四面体隔振台,包括上支座板,若干阻尼耗能组件,若干勒洛四面体以及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相对分布,若干阻尼耗能组件分布设置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所述若干勒洛四面体分布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与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表面为自由接触,并能够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滚动;勒洛四面体的滚动将导致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产生相对水平运动,并带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的阻尼耗能组件产生阻尼。本发明提供的勒洛四面体隔振台具有优良的水平隔振能力和耗能能力,一定的自复位能力,可重复使用,安装维护方便,可用于贵重文物和精密仪器的振动控制。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工具棚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76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34184.6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工具棚及使用方法,包括若干单跨顶棚结构,单跨顶棚结构包括立柱,顶棚组件以及密封板;密封板的一端与立柱的第三侧面进行铰接并可相对立柱进行第二方向的来回翻转;若干单跨顶棚结构中相邻的密封板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顶棚组件对称位于立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并与立柱进行铰接,顶棚组件可相对立柱进行第一方向的来回翻转并可部分压在密封板上;若干单跨顶棚结构中相邻的顶棚组件之间配合设置铰接结构进行铰接,相邻的顶棚组件可相对进行第二方向的翻转;滑轮组件配合设置于立柱的第二端的端面。本方案中的装配式工具棚为可折叠结构,其折叠时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存放,展开时可覆盖三维空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可展免锚固电梯井平台及其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750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41292.1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展免锚固电梯井平台及其提升方法,该平台包括可伸缩单元、斜撑单元、立柱(3)、抗剪支撑单元和可展提升架;可伸缩单元为框架型结构,可伸缩单元、斜撑单元和立柱首尾相接成操作平台主体,操作平台主体的顶部两端抵接在建筑结构的第二楼板(8)和剪力墙(7)上,操作平台主体的底部通过抗剪支撑单元抵接在建筑结构的第一楼板(6)上;可展提升架设在第三楼板(9)与第四楼板(10)间,且位于操作平台主体上方,提升设备(11)设在可展提升架上,并通过提升索(12)连接至操作平台主体。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井操作平台搭设和拆卸影响施工进度、周转利用率低、削弱主体结构承载力、耗材多的问题。

    一种内埋式预应力碳纤维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公开(公告)号:CN119288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709691.2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埋式预应力碳纤维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包括:芯材,用于在轴向受拉或受压状态下的屈服耗能;约束体,约束体套装在芯材的外侧,用于约束芯材受压时的屈曲;内套筒,内套筒套装在约束体的外侧,内套筒的一端内侧上下相对应设置有两块内套筒耳板,内套筒的另一端上下相对应开设有内套筒插槽;外套筒,外套筒套装在内套筒的外侧,外套筒的一端内侧设置有与内套筒插槽相对应的外套筒耳板;预应力组件,预应力组件具有与外套筒的两端相抵的封板,两个封板之间连接有预应力件;本发明具有耗能能力,同时能够实现震后复位功能,显著减少震后修复的经济与时间成本。

    拓扑优化桥梁的二次设计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7885.8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拓扑优化桥梁的二次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桥梁的形状轮廓和尺寸;生成桥梁的网格结构以确定桥梁的材料分布和几何形状;将网格结构通过缩放和拉伸生成带空腔的3D结构;将3D结构划分为多个分段结构以便于分段结构的3D打印;确定桥梁的筋材及其布置方式以提高桥梁的抗拉和抗裂能力;对二次设计后的桥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判断桥梁的强度、变形和是否合理,若合理,则进行下一步,若不合理,则重复前述步骤;基于3D结构、多个分段结构和桥梁的筋材及其布置方式,生成二次设计结构并生成桥梁的3D打印文件。本发明解决了拓扑优化设计的桥梁存在结构性能不足和制造复杂度高、成本高的问题。

    多线条3D打印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5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8807.7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线条3D打印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混凝土打印材料;依据需打印的混凝土结构的形状设计3D打印模型,所设计的3D打印模型包括外轮廓线条以及与所述外轮廓线条相紧贴的内部结构线条;利用3D打印设备依据设计的3D打印模型依次的打印外轮廓线条以及内部结构线条,从而形成多线条3D打印混凝土结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制备了至少双层线条的3D打印混凝土结构,外轮廓线条作为结构的外轮廓,内部结构线条作为外轮廓线条的内部支撑,其与外轮廓线条紧密相连,能够支撑外轮廓线条,整体结构相对简化,可满足复杂结构的设计需求,还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一种装配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8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12991.1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及设计方法,该阻尼器包括底板,若干组质量‑弹簧系统组件、若干电涡流阻尼装置,所述若干组质量‑弹簧系统组件分别独立的设置在底板上,每组质量‑弹簧系统组件都为独立单元,具有组合质量组件与弹簧组件,组合质量组件可直接通过弹簧组件与底板抵接配合,可独立自由的相对于底板上下运动;所述若干电涡流阻尼装置分布设置在相邻两组质量‑弹簧系统组件之间,并分别与两组质量‑弹簧系统组件中的组合质量组件形成配合,共同实现对振动能量的耗散。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阻尼器制振性能和改善鲁棒性,结合装配式的结构设计便于阻尼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便捷性,为阻尼器的工程实用提供更简单有效,经济高能的方案。

    一种用于肥槽结构的复合材料振噪双控板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55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19741.1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肥槽结构的复合材料振噪双控板及施工方法,包括第一纤维板,第二纤维板以及开孔聚合物垫,所述开孔聚合物设置于第一纤维板和第二纤维板之间并与第一纤维板和第二纤维板连接,且开孔聚合物垫与第一纤维板和第二纤维板之间形成若干用于延缓传递机械波的闭口空腔;本方案利用肥槽结构空间进行减振装置设计,其施工工期短。同时,通过将开孔聚合物垫设置于两个纤维板之间并形成闭口空腔,能够实现机械波高效耗散和延缓传递,从而减小地铁等外部环境激励对建筑结构振动和噪声的不良影响,提升结构舒适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