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01061.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气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余热排出子系统和共用的补水箱,其中,每个余热排出子系统包括:由换热水箱和热交换器组成的换热装置,由下降腔、气冷管、上部环形联箱和下部环形联箱组成的环形气冷器,以及环形气冷器入口电动阀和出口电动阀;将气冷管内的热气体作为上升段,下降腔内的冷气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气体的密度差和位差在环形气冷器和换热装置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流动换热,从而在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实现安全、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01061.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气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余热排出子系统和共用的补水箱,其中,每个余热排出子系统包括:由换热水箱和热交换器组成的换热装置,由下降腔、气冷管、上部环形联箱和下部环形联箱组成的环形气冷器,以及环形气冷器入口电动阀和出口电动阀;将气冷管内的热气体作为上升段,下降腔内的冷气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气体的密度差和位差在环形气冷器和换热装置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流动换热,从而在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实现安全、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90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08337.0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熔融物堆内滞留冷却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结构、非能动冷却子系统和能动冷却子系统,所述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结构包括一次侧屏蔽水箱;所述非能动冷却子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与保温层流道相连;所述能动冷却子系统包括第二冷却器、二回路备用水箱和注水泵,所述第二冷却器、二回路备用水箱和注水泵依次串接在保温层流道出口和进口之间。能够实现快速淹没保温层流道、冷却压力容器外部,并且降低一次侧屏蔽水箱或二回路备用水箱对水装量、水位高度的要求,非常适合于空间、水源受限制的浮动核电站等核反应堆。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2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07325.6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浮动核电站的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系统包括船体、堆舱壁、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和应急冷却器系统;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外部系统的主要部分设置于堆舱内,应急冷却器系统设置于堆舱壁和船体之间;当压力容器发生严重事故时,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淹没冷却压力容器的外壁面,应急冷却器系统通过传热管外侧流动的船体外部海水对传热管内侧循环流动的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冷却流体进行冷却。本发明实现压力容器外壁面快速非能动淹没冷却,将压力容器内熔融物热量有效导出,实现堆芯熔融物在压力容器内冷却与滞留,避免压力容器熔穿失效,极大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02147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7895.X
申请日:2012-12-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52 , G21C5/06 , G21C15/2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52 , G21C3/322 , G21C2003/3432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燃料组件中具有流动交混协调作用的结构格架,包括由若干条条带相互垂直交织构成的格架,所述条带相交处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对搅混翼,每条条带内凹形成半扣形的刚凸结构一。采用半扣形的刚凸结构,实现了夹持系统与搅混系统的协调性,增强了结构格架的交混性能,从而提高了燃料组件的临界热流密度;斜通道式的成对半扣形的刚凸结构,有效地对结构格架内部的流动进行整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压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26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807325.6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浮动核电站的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系统包括船体、堆舱壁、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和应急冷却器系统;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外部系统的主要部分设置于堆舱内,应急冷却器系统设置于堆舱壁和船体之间;当压力容器发生严重事故时,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淹没冷却压力容器的外壁面,应急冷却器系统通过传热管外侧流动的船体外部海水对传热管内侧循环流动的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冷却流体进行冷却。本发明实现压力容器外壁面快速非能动淹没冷却,将压力容器内熔融物热量有效导出,实现堆芯熔融物在压力容器内冷却与滞留,避免压力容器熔穿失效,极大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8242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01040.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 G21C15/22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采用环绕反应堆压力容器紧凑布置的环形水冷器,带出堆芯余热,并将循环排热水箱分割为热区和冷区,热区和冷区的顶部双向连通,底部设置单向流向装置,以限制冷流体只能从热区流向冷区,有利于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并增强循环排热水箱与环形水冷器之间的自然循环能力;将水冷管内的热流体作为上升段,圆环形下降腔内的冷流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流体的位差和密度差形成自然循环流动,循环排热水箱热区内形成的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实现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更安全、更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82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01040.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 G21C15/22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采用环绕反应堆压力容器紧凑布置的环形水冷器,带出堆芯余热,并将循环排热水箱分割为热区和冷区,热区和冷区的顶部双向连通,底部设置单向流向装置,以限制冷流体只能从热区流向冷区,有利于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并增强循环排热水箱与环形水冷器之间的自然循环能力;将水冷管内的热流体作为上升段,圆环形下降腔内的冷流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流体的位差和密度差形成自然循环流动,循环排热水箱热区内形成的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实现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更安全、更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2147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557895.X
申请日:2012-12-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52 , G21C5/06 , G21C15/2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52 , G21C3/322 , G21C2003/3432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燃料组件中具有流动交混协调作用的结构格架,包括由若干条条带相互垂直交织构成的格架,所述条带相交处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对搅混翼,每条条带内凹形成半扣形的刚凸结构一。采用半扣形的刚凸结构,实现了夹持系统与搅混系统的协调性,增强了结构格架的交混性能,从而提高了燃料组件的临界热流密度;斜通道式的成对半扣形的刚凸结构,有效地对结构格架内部的流动进行整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压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202948731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709643.X
申请日:2012-12-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52 , G21C15/2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燃料组件中具有交混性能的定位格架,包括由若干片内条带相互垂直交织构成的格架,在内条带之间的每个十字交叉处都设置有一对主翼,且每对主翼以对应的十字交叉点为中心对称设置,在与每个主翼所在内条带垂直的另一片内条带上设置有辅翼,所述辅翼的弯折方向与对应的主翼的弯折方向垂直。采用辅翼结构,对主翼搅混流体的作用形成辅助配合,增强了子通道内部的涡旋交混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格架及燃料组件的临界热流密度;由于辅翼尺寸小于或者等于主翼,因此,格架下游截面仍具有主翼引导的整体横向流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