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壳内气溶胶吸湿增长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32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86022.1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壳内气溶胶吸湿增长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分配单元以及模拟装置,气溶胶通过气溶胶分配单元输送至模拟装置,还包括蒸气发生装置,蒸气发生装置连接模拟装置,向模拟装置提供具有不同温度、压力和饱和度的水蒸气,还包括连接气溶胶分配单元的初始压差装置,使得气溶胶分配单元与气溶胶发生装置之间形成初始压差;还包括减缓气压增长装置,减缓气压增长装置设置为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向气溶胶分配单元输送气溶胶时,排出气溶胶中夹带的空气,减缓气溶胶分配单元的气压增长。本申请提出的安全壳内气溶胶吸湿增长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可实现高浓度气溶胶的快速注入,增加模拟数据的准确性。

    模拟换热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851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33500.8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换热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低位水箱;高位水箱;冷却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道、试验段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六管道与低位水箱、第四管道连接;第七管道与低位水箱、第一管道连接;热工水力调节装置设置于第四管道、第一管道上的任意位置;第八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低位水箱连接;第九管道与高位水箱、第一管道连接;第十管道与高位水箱、第九管道连接;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高位水箱连接;第一热源与试验段管道接触,用于提供核电厂严重事故后内坩埚内部的堆芯熔融物向试验段管道内部传递的第一预设热流密度。该系统有效提高堆芯熔融物滞留成功率和冷却效率,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454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711023772.7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所述的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保温层、环形空间、内置换料水箱、给水泵、汽轮机、给水管线、排水管线,所述的压力容器的外壁与其外围所述的保温层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的环形空间;所述的内置换料水箱通过所述的给水管线向所述的给水泵供水,所述的给水泵在所述的汽轮机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的排水管线向所述的环形空间注入冷却水。利用本发明的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能够通过非能动手段加速反应堆堆腔淹没,提升堆内熔融物滞留装置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避免压力容器壁面发生沸腾危机,确保IVR系统有效。

    一种安全壳内气体可燃性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849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14009.1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壳内气体可燃性分析系统,包括取样探头、取样阀、水蒸气传感器、水蒸气冷凝装置、压力传感器、冷凝水收集阀、冷凝水罐、测量前阀、第一循环真空泵、抽真空阀、真空泵、第一螺旋管入口阀、第一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压力传感器、第一螺旋管出口阀、第二循环真空泵和氧气分析仪;通过水蒸气冷凝装置收集水蒸气,并且通过水蒸气传感器测定水蒸气的量;通过第一螺旋管的内壁面涂有的钯基合金吸附氢气,并且能够通过氢气被吸附后的压力差值确定氢气的浓度,降低了氢气的浓度,减少了燃爆的风险,并且使用了氧气分析仪分析氧气的浓度,可以更准确判断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反应堆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气体浓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6795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711023725.2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反应堆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气体浓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的监测系统包括置于安全壳内的取样探头,置于安全壳外的灵敏电磁阀、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气体参数测量系统、高压惰性气罐控制系统、高压惰性气罐、气体冷凝系统、氢气浓度测量分析仪、氧气浓度测量分析仪,以及各连接管线。利用本发明的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能够更有效、精确、安全、便捷的进行反应堆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

    一种分装强化冷却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5389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077169.7

    申请日:2017-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9/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装强化冷却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所述的捕集装置包括堆坑、反应堆压力容器、熔融物滞留容器、坩埚、滞留水箱、冷却水箱和各连接管线,顶部敞口的熔融物滞留容器位于堆坑内,并使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下部和底部置于其中,堆坑内位于熔融物滞留容器的下方的空间形成冷却空间;堆坑内,熔融物滞留容器的底板下方设置有坩埚;滞留水箱位于堆坑外,并通过连接管线与堆坑连接;冷却水箱位于堆坑外,并通过连接管线与冷却空间连接。利用本发明的捕集装置,能够通过布置紧凑、冷却效率高的堆芯捕集器方案,籍由熔融物的临时滞留、分装强化冷却实现堆芯熔融物的有效捕集和包容,应对核电站严重事故工况。

    纳米涂层的制备喷涂系统及形成纳米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06777.6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涂层的制备喷涂系统及形成纳米涂层的方法,该制备喷涂系统包括如下部分:纳米流体制备系统,纳米流体制备系统将纳米颗粒与基础液体混合以形成纳米流体;增压系统,增压系统可使得纳米流体的压力增大至设定的压力值或压力区间;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可使得纳米流体的温度升高至设定的温度值或温度区间;喷射系统,喷射系统包括流体加速装置,流体加速装置将纳米流体加速并排出制备系统,经过增压系统和加热系统处理后的纳米流体通过流体加速装置喷射至目标表面,以在目标表面上形成纳米涂层。

    一种基于单体式热管换热器的乏燃料水池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38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22271.7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体式热管换热器的乏燃料水池冷却装置,用于布置在乏燃料水池内,包括多个竖直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和多个L形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多个竖直单体式热管换热器依次相间隔设置,竖直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包括竖直换热管和第一散热肋片,多个L形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分成两组,L形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包括L形换热管和第二散热肋片,L形换热管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直单体式热管换热器和L形单体式热管换热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单根破损不影响整体运行,冷却系统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同时便于维修及更换,增加了乏燃料水池内部和底部冷却的方案,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换热效率大大提高。

    一种非能动非线性流体阻力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950583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811434452.5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非线性流体阻力元件,包括具有螺旋状回转结构的主螺旋盘管;所述主螺旋盘管上设置有出口管线和至少两条入口支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类型阻力元件采用螺旋盘管作为基础阻力件,可藉由机械放大原理,实现较高的流阻标定精度;(2)该类型阻力元件的基础流阻线性度较高,标定流阻稳定性高;(3)该类型阻力元件不包括活动部件,完全为固定结构,可靠性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