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0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22237.X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6/28 , G06F16/25 , G06F16/176 , G06F21/60 , G06Q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多层级、多权限的水文模型协同共享方法,包括设置管理员和个人用户两种用户类型,界定个人模型、共享模型两种模型类型,划分建模数据、输入数据、参数方案、场景方案和运行结果等五个层级数据资源,界定模型收藏者对共享模型能够享有的使用权、共建权和备份权三种使用权限,设计水文模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优点是:借助云平台多用户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使用户获得了模型创建者、分享者和收藏者等多种模型管理角色转换,实现了多用户对模型的协同共享、高效利用。不仅提高了水文模型的整体性能和适用性,还可用于水资源管理、洪水预测、生态系统模拟等多个领域的模型安全、高效、灵活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1527145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903121.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原水供水调配路径识别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涉及供水调配技术领域,包括:对城市原水系统进行概化,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所述城市原水系统分为供给社区和需求社区;根据供水拓扑关系,对所述供给社区中的计算节点进行分类,提出牵制控制策略;根据计算节点的所属类别,结合工程能力进行可行路径识别;根据计算节点的运行工况与工程能力进行判断,生成水量调配方案。本发明可针对不同水量调配目标计算水量调配可行路径并根据泵站、闸门工程运行工况生成水量调配方案,为城市供水调配预演、预案提供参考,为城市供水智慧化管理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6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15874.X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水文总站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属于水文技术分析领域。本发明收集输入WEP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数据,并进行空间展布;收集模拟流域内水文站的径流数据,设置率定期和验证期,对WE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在WEP模型中加入煤矿开采模块,模拟煤矿开采的影响,并对煤矿参数进行率定;基于率定后的WEP模型,设置不同情景,输出不同煤矿开采、气候变化、社会用水情景下的径流量,实现不同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分析。本发明通过不同情景设置,解析气候变化、煤矿开采、社会用水等驱动因子与径流量之间关系,为评估径流量变化贡献,和河川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1487710.8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IPC: G06F30/20 , G06Q50/2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影响权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目标河流所在的流域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WEP;S2、基于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设置多个组合情景;S3、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所有的组合情景分别进行模拟,输出各个组合场景的河道流量结果;根据河道流量结果分别计算各个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对河道流量的影响值;利用影响值分别计算各个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对河道流量的影响权重;基于生态补偿需求,利用影响权重分别计算各个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的生态补偿数额。优点是:解决了河流生态流量利益相关方影响权重和生态补偿数额无法量化确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02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0412254.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冻融过程中氮素的模拟方法,包括S1、根据大气温度计算各层土壤的温度;S2、根据获取的各层土壤温度以及前一日各层土壤的含水率计算各层土壤的溶质势、基质势和重力势,并根据各层土壤的溶质势、基质势和重力势计算各层土壤的总土水势;S3、根据各层土壤的总土水势,利用一维垂直水分流动方程计算当日各层土壤的含水率;S4、根据当日各层土壤的含水率,计算各层土壤中氮素的汇源项;S5、根据各层土壤中氮素的汇源项,利用对流弥散方程计算各层土壤中的氮素浓度。优点是:提高了水文过程模拟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很好的模拟出土壤冻结过程中向上集聚以及冻土融化过程中的集中释放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35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517237.7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流域尺度水氮迁移耦合模拟方法,包括S1、根据地表水文过程,结合地表氮素总量,分别计算由于氮沉降和施肥沉降到地表的随地表径流流失、下渗到土壤以及储存在地表洼地的溶解态氮分量;S2、以土壤水文过程为基础,计算源汇项,并根据源汇项利用对流弥散方程计算土壤各层氮素浓度;S3、根据地下水水文过程,利用质量守恒方程计算地下水氮素浓度;S4、根据坡面沟水文过程,利用对流弥散方程计算坡面沟中氮素浓度;S5、根据河道水文过程,利用对流弥散方程计算河道断面氮素浓度。优点是:提高了水文过程模拟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很好的模拟冻土融化期河道断面流量和污染物氮素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802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1497050.7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水沙模型考虑不同泥沙来源的泥沙动态粒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具有坡面、沟道和河道等多环节的分布式水沙模型中,根据产输沙过程中不同泥沙来源,通过各来源泥沙颗粒数量进行泥沙综合粒径的加权平均计算,最终获取目标流域在分布式水沙模型模拟下的坡面、沟道和河道环节的产输沙量。优点是:考虑了泥沙来源而实现泥沙粒径的动态变化计算,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流域分布式水沙模型,可使模型泥沙粒径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实现动态变化,进而提高模型对现实的刻画能力,有效提高分布式水沙模型的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61814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918479.X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黄土塬区泉眼位置的方法,其包括S1、确定泉眼分布区域;获取目标泉眼分布区域的雷达微波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泉眼分布区域栅格化处理,通过得到的数据反演与计算目标泉眼分布区域的各栅格的土壤含水量;识别与标记目标泉眼分布区域内含水量极大值的栅格并进行筛选,生成单日期的泉眼分布图;将各日期的泉眼分布图叠加,以确定潜在泉眼所在栅格,即得到泉眼所在位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快速调查较大尺度区域内泉眼出露点分布方法的问题,准确率高、测定速度快、范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71723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860476.5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坡面沟道河道三级结构的子流域汇流模拟方法,涉及分布式水文模型汇流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基于DEM数据提取河道和沟道,并将流域栅格按类别分成坡面栅格、沟道栅格以及河道栅格;计算每个栅格到流域出口的汇流路径长度,并根据沟道栅格类别,统计沟道数量以及沟道平均长度;根据每个栅格最终汇入的河道或者沟道栅格,设置流域内各栅格的汇流属性;根据栅格汇流属性,分别确定等高带坡面、沟道、河道径流分配系数,采用运动波方程作为坡面、沟道、河道汇流的基本模拟公式,对子流域和等高带进行汇流模拟。该方法能够考虑沟道汇流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汇流过程模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151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30648.0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SR的流域水安全度量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基于PSR、具有可操作性的流域水安全状况动态量化技术,通过压力、状态、响应多准则集成,综合量化水安全度,从而为科学认知流域水安全状况,识别水安全的问题提供量化支撑,也为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域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