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96406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259632.5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隧洞结构、圆环形扁千斤顶及高压隧洞施工工艺,其包括数个圆环形扁千斤顶,沿隧洞中心线纵向均匀分布在隧洞内壁;较佳的再设置数个止水弹性体,为环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衬砌段之间。本发明所采用的圆环形扁千斤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钢材的使用,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预应力度,混凝土衬砌层不会出现拉应力,从而防止了纵向裂纹的出现和内水外渗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69640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259632.5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隧洞结构、圆环形扁千斤顶及高压隧洞施工工艺,其包括数个圆环形扁千斤顶,沿隧洞中心线纵向均匀分布在隧洞内壁;较佳的再设置数个止水弹性体,为环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衬砌段之间。本发明所采用的圆环形扁千斤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钢材的使用,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预应力度,混凝土衬砌层不会出现拉应力,从而防止了纵向裂纹的出现和内水外渗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3393687U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20372074.9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环形扁千斤顶,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隧道,其具一圆环形本体,该圆环形本体设有能注入施压介质的空腔;该圆环形本体为能借助施压介质通过有限的径向位移沿圆环径向对衬砌混凝土外部施加均布的压应力的中空圆环形压力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圆环形扁千斤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钢材的使用,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预应力度,混凝土衬砌层不会出现拉应力,从而防止纵向裂纹的出现和内水外渗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3393678U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20372686.8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2B3/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久性伸缩缝止水结构,包括设于隧洞的混凝土衬砌层上伸缩缝之间的止水弹性体,所述止水弹性体可为环状结构且其横断面为矩形,并且内部设有中空的止水腔。所述止水弹性体内壁与混凝土衬砌层内壁在同一平面。所述止水腔内可填充压力介质。这样,在伸缩缝之间放入可压缩的止水弹性体,当隧洞中的混凝土衬砌层收缩时,伸缩缝变宽,止水弹性体随之膨胀,保证了伸缩缝一直是封闭的,不会造成隧洞漏水。在安装时,止水弹性体能够简便的安装于伸缩缝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128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224569.1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强 , 汪小刚 , 章鹏 , 王玉杰 , 陈念 , 郭凯 , 饶柏京 , 宋春华 , 张晨敏 , 郑晶星 , 向正林 , 刘立鹏 , 黄勇 , 曹瑞琅 , 史云吏 , 王建学 , 王苏生 , 贾朝军 , 刘浩阳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开裂宽度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含诱导缝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环形带孔塑料板和固结灌浆圈。固结灌浆圈位于环形带孔塑料板的外侧,与高压隧洞围岩紧密结合,环形带孔塑料板位于固结灌浆圈和含诱导缝的钢筋混凝土衬砌之间。本发明通过含诱导缝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和环形带孔塑料板,引导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在预定位置即诱导缝处开裂,并通过布置在诱导缝附近的测缝仪,监测在高内水作用下衬砌裂缝的开裂宽度值。本发明可实时有效地监测隧洞从充水‑运行‑排空全工况衬砌裂缝的开裂宽度及开裂全过程,为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限裂优化设计和现行规范修订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1670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99343.0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夹心钢板衬砌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心钢板衬砌结构包括钢板,混凝土,钢筋,橡胶垫片,围岩,预留板,预留槽,内层混凝土,外层混凝土,内层环向钢筋,外层环向钢筋;所述的橡胶垫片为弹性材料,安装在钢板上表面的预留板的外侧,可在上层衬砌结构的挤压下,使预留板和上层衬砌结构的预留槽紧密接触,达到衬砌结构密封防水的目的;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制作关键构件、浇筑前组装、钢筋混凝土筒壳浇筑、橡胶垫片的安装以及灌浆;本发明可以实现阻止有压隧洞内水外渗的现象,并且能够实现抽水蓄能电站高压水道竖井等结构的快速安全衬砌目的,在保障高压水道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的同时,加快高压水道的建设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2427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271583.2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 , 广西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岩块渗流和裂隙渗流的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确定方法,即:根据现场统计分析得到的裂隙岩体节理裂隙几何分布特征,构建裂隙岩体二维随机裂隙网格简化模型;生成不同尺寸具有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渗流的裂隙岩体数值计算模型;进行裂隙岩体渗透数值试验,获得等效渗透系数,确定裂隙岩体代表体积单元的尺寸;生成不同旋转角度的具有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渗流的裂隙岩体代表体积单元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渗流数值试验,获得等效渗透系数,计算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同时考虑岩块渗流和裂隙渗流对裂隙渗透张量的影响,更加符合裂隙岩体透水特性,确定的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精度和准确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13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226436.9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测微计的零飘测定装置,属于岩石工程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包括设有激光测距仪的底座,底座上设有端头正对激光测距仪发射端的测管,测管上设有两个间距可调的测环,测环的中间位置设有供反光装置安装的安装部,反光装置可将激光反射到激光测距仪接收端,底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滑动测微计探头在测管内轴向位置的微调机构;还公开了一种滑动测微计的零飘测定方法,S1、安放测定装置并静置24小时;S2、通过激光测距仪将两个测环调节出标准间距1m;S3、通过微调机构将探头调至测管中合适位置;并得到测微计电脑显示为1时,两个测环的实际间距L2‑L1,最后得到零飘值L2‑L1‑1,以便校正实际工程所测的数据,并得到真实测距。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94267.1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表面变形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和图像识别的边坡表面变形快速监测方法,包括现场检测和计算分析,具体如下步骤:S1.现场检测:S1.1.在边坡区域以外布设高精度定位基准站和影像拾取基准点,再依据InSAR解译成果,进行边坡形变分区,分析主滑方向和变形边界。本发明通过面波和雷达波现场检测、InSAR解译和岩土体参数数据库,开展边坡地层分区、形变分区和潜在滑移面确定、岩土体参数反演等工作,智能搜索边坡失稳模式和动态反馈稳定性态,本方案不仅解决了边坡地质勘测和现场试验缺失或较少的技术思路,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场稳定性态,为边坡设计和治理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4818.0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真三轴下岩石时效扰动破裂可视化试验装置,包括载物底台、承板台、受载板、高强透明帕姆板、广角高清摄像头、声信号传感器、LVDT位移传感器及连接构架等组成,形成真三轴应力加载、可视化观测、破裂信息监测和变形测量四个功能体系。上、下、前、后、左、右六块受载板组成三向应力加载体系;高强透明帕姆板及左受载板内置的广角高清摄像头组成可视化观测体系;前后受载板内置的声信号传感器组成破裂信息监测体系;三个不同方向LVDT位移传感器及连接构架构成变形测量体系。试验方法包括地应力还原、开挖应力重分布、时效损伤和随后动力扰动诱发破裂全过程模拟。本发明实现了深埋工程围岩“卸荷+时效+扰动”耦合破裂全过程真实再现和实时可视化观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