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335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0842934.9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K8/08
Abstract: 一种无土相抗高温储层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储层钻井液包括100重量份的淡水、150至220重量份的甲酸钾、0.2至0.25重量份的pH调节剂、2至3重量份的抗高温降滤失剂、0.4至0.8重量份的抗高温提切剂、5至8重量份的碳酸钙、0至200重量份的锰矿粉;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重量份的甲酸钾溶解在淡水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pH调节剂、抗高温降滤失剂、抗高温提切剂、碳酸钙和锰矿粉,搅拌。本申请的储层钻井液能够满足较高的密度需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温(例如,150‑160℃的)下使用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沉降稳定性和大斜度井携岩的携带能力,能够满足水平井钻进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643358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42934.9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K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08
Abstract: 一种无土相抗高温储层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储层钻井液包括100重量份的淡水、150至220重量份的甲酸钾、0.2至0.25重量份的pH调节剂、2至3重量份的抗高温降滤失剂、0.4至0.8重量份的抗高温提切剂、5至8重量份的碳酸钙、0至200重量份的锰矿粉;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重量份的甲酸钾溶解在淡水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pH调节剂、抗高温降滤失剂、抗高温提切剂、碳酸钙和锰矿粉,搅拌。本申请的储层钻井液能够满足较高的密度需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温(例如,150-160℃的)下使用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沉降稳定性和大斜度井携岩的携带能力,能够满足水平井钻进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4566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182483.6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B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喷应急演练模拟系统,包括套管、油管、多通道本体结构、节流喷头装置、以及外围的空压机系统和注液泵系统;套管设置在实验井中,油管设置在套管内,多通道本体结构安装在套管顶部,在多通道本体结构内设置有注入通道和喷出通道,注入通道的进口与外部的空压机系统和注液泵系统相连,注入通道的出口与油管相连通,喷出通道的进口与套管内部相连通;节流喷头装置安装在多通道本体结构上。模拟井喷时,通过注液泵系统向注入通道注入液体,空压机系统向注入通道注入高压气体,使液体和气体通过油管注入井底,气体举升套管内液体,液体自套管沿多通道本体结构内的喷出通道进入节流喷头装置内进行憋压,从喷射出口喷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0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600595.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浅水关井井控情景演练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收集浅水地层结构数据,构建初始井控模型,根据浅水地层结构数据和钻井设备参数在初始井控模型中构建钻井场景,对钻井的井身结构进行结构配置;根据浅水关井井控作业流程在初始井控模型中设置虚拟关井人物及各个虚拟关井人物的操作内容,形成浅水关井井控模型;训练人员利用该模型进行情景演练,并收集训练人员的操作数据进行操作评价,同时采集模型的运行参数对模型参数进行调节优化。本发明针对浅水钻井作业特点构建交互式浅水关井作业场景,能真实模拟作业过程的各种操作,真实表达人为操作的差异性,使系统表现更接近实际,能够真正提升受训人员的作业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00595.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浅水关井井控情景演练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收集浅水地层结构数据,构建初始井控模型,根据浅水地层结构数据和钻井设备参数在初始井控模型中构建钻井场景,对钻井的井身结构进行结构配置;根据浅水关井井控作业流程在初始井控模型中设置虚拟关井人物及各个虚拟关井人物的操作内容,形成浅水关井井控模型;训练人员利用该模型进行情景演练,并收集训练人员的操作数据进行操作评价,同时采集模型的运行参数对模型参数进行调节优化。本发明针对浅水钻井作业特点构建交互式浅水关井作业场景,能真实模拟作业过程的各种操作,真实表达人为操作的差异性,使系统表现更接近实际,能够真正提升受训人员的作业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886341.9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控应急切割清障双臂执行机构,包括支撑结构、驱动结构、清障臂和机械臂连接结构,本装置质量轻,携带方便,高效喷头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对夹紧物体的有效切割,整体安装拆卸简单,切割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317987.5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暂堵的液氮冷冻装置,包括:液氮源模块、低温分配模块及控制模块,液氮源模块包括液氮贮槽及与液氮贮槽连接的空温式换热器,空温式换热器将来自液氮贮槽的液氮气化为常温的氮气,低温分配模块包括氮气兑温器,空温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液氮贮槽,另一端与所述氮气兑温器的常温氮气入口相连,通过所述常温氮气入口通入的氮气向上运动与通过液氮入口进入的液氮混合、换热,得到冷氮气,并通过冷氮气出口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管路上的低温流量控制阀以及检测所述氮气兑温器的温度检测装置,对冷氮气进行测量与调控,从而实现冷却目标温度可控、冷冻速度可控,避免材料改性同时保证井筒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5660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82483.6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B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喷应急演练模拟系统,包括套管、油管、多通道本体结构、节流喷头装置、以及外围的空压机系统和注液泵系统;套管设置在实验井中,油管设置在套管内,多通道本体结构安装在套管顶部,在多通道本体结构内设置有注入通道和喷出通道,注入通道的进口与外部的空压机系统和注液泵系统相连,注入通道的出口与油管相连通,喷出通道的进口与套管内部相连通;节流喷头装置安装在多通道本体结构上。模拟井喷时,通过注液泵系统向注入通道注入液体,空压机系统向注入通道注入高压气体,使液体和气体通过油管注入井底,气体举升套管内液体,液体自套管沿多通道本体结构内的喷出通道进入节流喷头装置内进行憋压,从喷射出口喷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03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00648.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浅水压井井控情景演练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采集浅水钻井参数,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钻井井控模型并优化获得3D浅水压井井控模型;将浅水压井流程与3D浅水压井井控模型相结合,生成浅水压井井控演练任务,分配岗位信息;根据演练任务列表和岗位信息,在重置演练设备状态后,生成演练分项的初始化场景及设备状态;通过桌面式虚拟显示软件及3D网络架构同步所有参与演练人员的显示终端三维图形状态信息,进行浅水压井井控多岗位演练。本发明针对浅水钻井作业特点构建交互式浅水压井作业场景,能真实模拟作业过程的各种操作,真实表达人为操作的差异性,使系统表现更接近实际,能够真正提升受训人员的作业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598735.5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桌面式深水关井井控多岗位协同演练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登录模块:连接桌面显示模块,通过桌面显示模块登录深水关井多岗位协同演练系统;模型构建模块:根据钻井参数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3D深水关井井控模型;工况选择模块:连接桌面显示模块,通过桌面显示模块进行工况选择,并获得工况信息;角色选择模块:连接桌面显示模块和工况选择模块,通过桌面显示模块选择所在工况下的角色,并获得角色信息;桌面显示模块:提供深水关井井控多岗位协同演练的交互界面,进行演练过程展示。本系统支持各种钻井参数设置,如钻具结构、井深结构、地层参数、设备参数等,使演练过程更加灵活多变,更具培训针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