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16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47913.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12Q1/6869 , C12Q1/6851 , C12Q1/24 , G16B50/30 , G16B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鱼类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评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本土鱼类的种属和样品;构建本土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获得本土数据;整合本土数据和公共数据库数据,获得参考数据库1;采集待测流域的水环境样本和表层沉积物样本,提取DNA;获得DNA中目的基因的扩增产物,采用参考数据库1进行注释,联用水体和表层沉积物DNA宏条形码数据得到鱼类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本发明完善了待监测流域本土鱼类的线粒体数据库,辅以两个权威数据库对鱼类物种进行注释,综合考虑水样、表层沉积物2个介质的DNA监测结果,提高了鱼类物种监测数量,提高了鱼类物种相对丰度估算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21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303782.X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沉积物覆盖材料控制效果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评估方法首创性地考虑到不同湖泊或同一湖泊不同湖区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中氮磷形态及释放特征的不同,故而在沉积物原位采样技术、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覆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微界面测定系统、环境因子调控系统和系统程序控制及数据传输等手段,根据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模型评估覆盖材料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控制效果,并且通过调控环境因子评估覆盖材料的环境风险。本发明可对不同类型沉积物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材料覆盖工程工艺措施,从而避免了工程实施的盲目性,不仅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也降低了材料实施的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700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419893.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1/12 , C02F11/20 , C02F11/18 , C02F11/1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湖泊(湖荡)、河流高营养盐释放底泥制备的控氮及水生植物生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通过采集湖泊(湖荡)底泥为原料,经冷冻干燥,研磨过筛,与粘土混合后经过高温焙烧处理一定时间,冷却,即得所述修复材料。由于修复材料源于自然界底泥,其不仅取材廉价,而且安全性高,对湖泊(湖荡)、河流水体没有任何的生态风险,而且沉积物经过高温焙烧改性后具有氨氮吸附能力强,解吸较弱,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的特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氨氮控释材料成本高、生态安全性差和氨氮控释效果有限的问题,同时对水生植物生境改善具有良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0003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419891.6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1/12 , C02F11/20 , C02F11/18 , C02F11/10 , C02F101/38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湖泊(湖荡)、河流高营养盐释放底泥制备的控氮磷及水生植物生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通过采集湖泊(湖荡)底泥为原料,经冷冻干燥,研磨过筛,与膨润土混合后经过高温焙烧处理一定时间,冷却,即得所述修复材料。由于修复材料源于自然界底泥,其不仅取材廉价,而且安全性高,对湖泊(湖荡)、河流水体没有任何的生态风险,而且沉积物经过高温焙烧改性后对氮磷的吸附能力强,解吸较弱,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的特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氮磷材料成本高、生态安全性差和氮磷控制效果有限的问题,同时对水生植物生境改善具有良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12152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303782.X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沉积物覆盖材料控制效果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评估方法首创性地考虑到不同湖泊或同一湖泊不同湖区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中氮磷形态及释放特征的不同,故而在沉积物原位采样技术、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覆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微界面测定系统、环境因子调控系统和系统程序控制及数据传输等手段,根据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模型评估覆盖材料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控制效果,并且通过调控环境因子评估覆盖材料的环境风险。本发明可对不同类型沉积物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材料覆盖工程工艺措施,从而避免了工程实施的盲目性,不仅节约了社会经济成本,也降低了材料实施的环境风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