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9395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48340.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A01G17/005 , A01B79/02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功能分区、2)地貌修饰、3)砂质改造和4)植被恢复;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砂场的底质及地貌特点,采用“功能分区-地貌修饰-砂质改造-植被恢复”的近自然恢复技术体系,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促进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方法降低了采砂场的生态恢复难度,加快了恢复速度,成本低,环境效益好,可广泛应用于寒区尤其是松花江流域废弃砂厂鸟类栖息地的近自然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764640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59147.X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9/02 , A01G17/005 , A01K63/003 , A01K6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砂质滨岸带洼地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主河道与河岸带之间的喇叭形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程低于河流常水位线,以所述开口为起点,沿原有地势挖出一个倒梯形的生态沟渠,在所述生态沟渠的内部平铺客土,在所述客土表明种植湿中生植被,生态沟渠两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生态沟渠的渠沿种植乔木,在所述生态沟渠的终端处利用原有的碟形洼地形成一倒梯形的生态池塘,在生态池塘的塘底客泥炭沼泽土,在所述生态池塘的塘底种植水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底滨水区种植湿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本结构可以改良砂质土壤,改善植被生境,保持水土。
-
公开(公告)号:CN10758114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947851.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恢复方案设计、2)地貌类型改造、3)植被快速恢复和4)小生境营造;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提升两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助力于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成本低,生态效益良好,适合在寒区河流物理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64640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0859147.X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砂质滨岸带洼地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主河道与河岸带之间的喇叭形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高程低于河流常水位线,以所述开口为起点,沿原有地势挖出一个倒梯形的生态沟渠,在所述生态沟渠的内部平铺客土,在所述客土表面种植湿中生植被,生态沟渠两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生态沟渠的渠沿种植乔木,在所述生态沟渠的终端处利用原有的碟形洼地形成一倒梯形的生态池塘,在生态池塘的塘底客泥炭沼泽土,在所述生态池塘的塘底种植水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底滨水区种植湿生植被,生态池塘的塘岸坡扦插或移栽沼柳;本结构可以改良砂质土壤,改善植被生境,保持水土。
-
公开(公告)号:CN107581148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0947851.0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恢复方案设计、2)地貌类型改造、3)植被快速恢复和4)小生境营造;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提升两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助力于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成本低,生态效益良好,适合在寒区河流物理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6852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82633.9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4 , A01G17/005 , E02B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砂质陡坡生物栖息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坡面修整;二、木桩固岸;三、编排柳栅;四、河柳种植;四、乔木种植。本发明借助“木桩—栅栏—柳丛—榆树林”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快速提高砂质陡坡的植被盖度,增强其蓄水固土能力;木桩、茂盛的柳丛及榆树林可为鸟类或两栖动物提供栖木、筑巢、藏身、求偶和觅食场所;柳根及浓密的柳荫可为鱼类提供休憩、避难、觅食场所;树木的枯枝败叶及多年后腐烂的木桩是腐殖质的重要来源,为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提供食物和多样化的栖息环境,进而间接影响水生昆虫的分布。本发明方法简便,见效快,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松花江流域砂质陡坡生物栖息地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207305819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313079.9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式林蛙产卵装置,包括软泥层及在所述软泥层上的树根层,树根层表面设有一草帘层;所述草帘层周边设有一挺水植被层;挺水植物层的外围设有一木桩层,木桩层通过铁丝与树根层相固定。本实施例放在天然泡子、池塘、河沟及河漫滩沼泽地区,可为林蛙产卵期提供静水或缓流环境;草帘层和挺水植被层为林蛙提供产卵附着的草丛和遮蔽物;木桩层为装置提供固定物,同时亦可为鸟类提供栖木。本装置有利于提高野生林蛙产卵成功率,同时打造有利于林蛙休憩、觅食和生殖休眠的小生境,为林蛙栖息地恢复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07228041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0998071.4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岸废弃土坑改造结构,包括废弃在河岸位置处的坑洞,所述坑洞的坡度为30°~45°,所述坑洞的内壁使用挖掘机夯实后获得硬土层,在所述坑洞的内底部、位于所述硬土层上方位置处铺设客土,客土的铺设厚度为10cm-20cm,在所述客土上种植有植被层,在所述坑洞底部滨水区种植有第一植被层,在所述坑洞的内壁位置处种植有第二植被层;本装置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打造多样化的微生境,为动物提供充分的觅食、休憩及繁殖空间,成本小,见效快。
-
公开(公告)号:CN207314259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313093.9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生态沟渠结构,包括硬泥层,及堆砌在所述硬泥层上表面位置处的石块层,所述石块层的顶部形成有一倒梯形的沟渠,在所述石块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黄泥层,在所述沟渠的内部覆盖客土,在所述客土的上表面种植湿生植物,所述黄泥层在靠近河流位置形成一斜坡,在所述黄泥层的表面、位于所述沟渠的两侧位置处种植有沼生植物;装置可提高河流水文连通度,解决植被的水分和营养问题,为动物生境构建奠定基础;沟渠内水位在洪水期、丰水期及枯水期正常的波动,有利于形成多样的生境,提高湿生、沼生植被多样性;沟渠可在洪水期为鱼类提供避难所;可逐步实现植被的全演替序列,提高河岸带的水土保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7118466U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20998515.4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柳莺栖息地结构,包括一设置于河流边的岸坡,在所述岸坡上铺设有客土层,在所述岸坡上种植有沼柳,沼柳的行数为2-4行,行距为1-2米,株间距为20 cm-50 cm,所述岸坡坡底枯水位线处每隔5~10米设置1个木桩;本装置中木桩可为柳莺提供栖木;沼柳可为柳莺提供遮蔽物、食物及充分的休憩空间,柳树发达的根系还可起到减缓岸坡水土流失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