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43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0632292.0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野外采集含小头虫活体的新鲜沉积物铺设在培养缸的培养槽上,铺设厚度3‑5cm;步骤二、在培养缸中加入人工海水,直至人工海水的水位没过沉积物3‑4cm;之后,充氧培养,并保持每天至少10小时光照处理;步骤三、每间隔25‑35天,将培养缸内1/5体积~1/3体积的沉积物更换为人工培养基,直至将沉积物都更换为人工培养基;步骤四、每间隔25‑35天,更换培养缸内1/5体积~1/3体积的人工培养基。本发明提供的小头虫室内种群培养方法,能够在短期内建立小头虫室内种群,成功率高,且可长期保持种群正常世代更迭,为小头虫的生活史观察、毒理学实验以及室内和现场生态修复试验奠定基础。

    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及分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759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20218.8

    申请日:2019-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叶藻生殖枝集中采集后置于天然海区浮框内并没入海水中暂贮一定时间;将天然海区浮框取出后移至除杂桶中并注入天然海水后去除杂质;依次向除杂桶中放入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并采用除杂筐依次自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中分离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本发明方法基于密度差异对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进行分选和收集,分选效率高,所收集种子的成熟度相近且无石块等杂质,适于机械化播种,可为大规模恢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支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提高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7667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766078.2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上挖设间距均匀的多个扦插坑穴,且多个扦插坑穴成列排设,并于多个扦插坑穴内分别置入扦插钵以备后续操作使用;沿成列排设的多个扦插坑穴的上端开口铺设多个秸秆束捆;将多个活体柳枝段贯穿多个秸秆束捆后一一对应扦插入多个扦插坑穴内;在多个秸秆束捆之间的裸露的坡面上均匀挖设多个播种坑穴,在多个播种坑穴内底部铺设秸秆碎絮、在秸秆碎絮的上方播种抗旱草种。本发明方法通过秸秆束捆截蓄水土、多个活体柳枝段扩繁为灌木层及抗旱草种形成草本层相结合方式,快速高效地构建滨岸带沙质岸坡内的网状交织根系环境,“三位一体”地达到生态固护岸坡的目的。

    雷氏七鳃鳗生境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79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75865.X

    申请日:2018-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氏七鳃鳗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当前存活至少一条雷氏七鳃鳗的河段作为生境构建河段;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沿第一河岸带构建成河岸植被群落;在河岸植被群落和底栖动物躲避装置之间的缓流浅水水域的水面设置多个固定式鳅科鱼类栖息装置;同时在缓流浅水水域的河床上分区域投放天然卵石形成多个卵石斑块;以及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中下游的缓流深水水域间隔开成排设置多个树根鱼巢。本发明方法充分地利用了河流的水质及地貌特点,借助人工措施,快速扩大雷氏七鳃鳗的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数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它鱼类及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

    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0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75652.7

    申请日:2018-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E02B3/00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选定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并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在河床上铺设多个卵石斑块;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提高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一种五维数据可视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7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47386.3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维数据可视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选择文件单元和图表设置单元,图表设置单元包括维度设置和轴名称设置,维度设置于包括x轴数据、y轴数据、z轴数据、颜色数据和尺寸数据,轴名称设置包括x轴名称、y轴名称和z轴名称。本发明通过实现五组数据同时可视化展示,例如用于分析海洋数据时,可展示经度、纬度、水深、水团特征(盐度/水温)、藻细胞密度;本发明可以直接打开excel表格数据,自由设置五个维度和表格中数据的映射关系,自定义坐标轴名称,随意拖拽图片界面调整观察视角,实现多角度展示。本发明通过实现五组数据同时可视化展示,用于分析海洋数据时,可展示经度、纬度、水深、水团特征(盐度/水温)、藻细胞密度。

    一种污染源防控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50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8245.6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资源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染源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集成及预处理;步骤二,水循环作用机制:计算每个单元格内的水循环动态,测算得到水循环作用下污染物运移模型;步骤三,多对象链接与多要素耦合:引入物理、化学和生物数据至每个单元格测算中;步骤四,多过程反馈机制构建:根据水文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动态调整模型的参数和计算过程,动态调整参数的变化;步骤五,污染源防控:利用模型模拟结果和实地观测数据,识别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精准定位与识别、动态调整与适应和多要素综合考虑,能够提高防控效率以及精准地识别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人工贝壳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327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07191.0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包括:主体Ⅰ为一锥状体,主体Ⅰ包括基座Ⅰ;根支撑杆Ⅰ;多根缆绳和多根分支绳;主体Ⅱ包括基座Ⅱ;多根支撑杆Ⅱ;支撑台;容置槽;盖体;海草种植在容置槽内的海底基质中;以及多个网笼,任一网笼内填充贝类。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的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人工贝壳鱼礁,能够营造异质性栖息环境,为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提供适宜的附着、生长和繁殖场所,提高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通,并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海草覆盖率,有效改善河口带生态环境。

    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484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0018691.0

    申请日:2019-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8月在寒区河流沙洲上异位移栽成行1龄以上的柳树;且成行柳树的成行方向与寒区河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寒区河流沙洲四面环水,长度不小于50m,寒区河流沙洲的边沿与其临近的寒区河流的河岸距离小于20m;在柳树之间斑块式异位移栽水蒿、东方藨草、小叶章和长芒稗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草本植物种群。本发明方法通过沙洲地形空间的塑造及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多种生境系统,达到提高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