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导风装置布置方法及均匀进风冷却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67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09945.1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导风装置布置方法及均匀进风冷却塔系统,包括:将开口面积比例为5%~50%的若干冷却塔导风装置,按照与冷却塔的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为预设夹角的要求,沿冷却塔圆周的法向布置于冷却塔进风口外侧;其中,预设夹角大于0°。导风装置可改变气流方向,改善了冷却塔的侧向冷却区域进风条件,也减弱了冷却塔背风侧的阻力,使得冷却塔的各方向均沿近似圆周法向进风,冷却塔整塔气流均匀化,继而提高冷却塔整体的散热能力。采用开口面积比例为5%~50%的冷却塔导风装置,可平衡冷却塔导风装置前后的压差,改善冷却塔导风装置背侧的流场,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可减少材料用量和重量,同时降低了结构的设计风压。

    一种逆流式冷却塔配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286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07886.6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流式冷却塔配水装置,属于冷却塔配水领域。发明的逆流式冷却塔配水装置,根据塔周通风量的特点,将外围和内围区域边界设置为近似圆形,使得外围区域形状构成若干近似圆环,并且冷却塔配水的外围区域淋水密度较大,内围区域淋水密度较小,与塔周通风量较大的特点相适应,从而提高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降低出塔水温和发电机组背压,增加机组的发电收益或节约燃煤费用;另一方面,隔墙和联通闸门的设置将配水区域划分独立的区域,便于冷却塔填料、喷头检修维护,而且还能灵活切换,满足冬季防冻需要或检修维护需要。

    一种同程式循环水系统及其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370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57808.8

    申请日:2015-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程式循环水系统及其布置方法,目的在于:能够解决冷却三角扇区出现水平失调现象,使配水达到均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均设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给水总管、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给水总管连接供水母管,给水总管上设置有若干成组排列的循环水泵,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连接至冷却塔内的若干个冷却三角扇区,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采用同程式布置方式,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通过每个冷却三角扇区的管道长度均相等,给水总管、供水母管、回水母管和冷却三角扇区组成一个循环环路,给水总管的进口和回水母管的出口均连接至汽机房。

    一种聚光光热污泥热解干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8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46915.6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光热污泥热解干化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仓,所述污泥仓内存储湿污泥,所述污泥仓出口具有污泥泵;集热管,所述集热管与污泥泵连通,通过污泥泵将湿污泥泵入集热管中;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集热管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上部,且集热管吸收太阳能集热器汇聚反射的太阳光线热解管内湿污泥;热污泥罐,所述热污泥罐与所述集热管连通并储存热解后的湿污泥;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与热污泥罐连通对湿污泥进行冷却;及污泥脱水机,所述污泥脱水机与冷却换热器连通进行热解后污泥机械脱水。该装置可通过调节污泥泵流量和系统工作压力控制热解过程,以极低的运行成本实现污泥热解和干化,且出泥含水率可降至30~40%。

    一种聚光光热污泥热解干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8883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246915.6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光热污泥热解干化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仓,所述污泥仓内存储湿污泥,所述污泥仓出口具有污泥泵;集热管,所述集热管与污泥泵连通,通过污泥泵将湿污泥泵入集热管中;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集热管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上部,且集热管吸收太阳能集热器汇聚反射的太阳光线热解管内湿污泥;热污泥罐,所述热污泥罐与所述集热管连通并储存热解后的湿污泥;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与热污泥罐连通对湿污泥进行冷却;及污泥脱水机,所述污泥脱水机与冷却换热器连通进行热解后污泥机械脱水。该装置可通过调节污泥泵流量和系统工作压力控制热解过程,以极低的运行成本实现污泥热解和干化,且出泥含水率可降至30~40%。

    一种冷却塔瓣式防冻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141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811005832.7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瓣式防冻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该装置包括固定旋转轴、挡风板、中央支撑柱、卷扬机以及钢丝绳等附件。挡风板能够在卷扬机驱动钢丝绳的牵引下绕的旋转轴自由转动,进而调节和控制冷却塔进风,达到防冻和控制运行的效果;通过调节空冷塔内部流场而非改变散热器附近流场达到有效防冻调节效果,降低了散热器附近风速变化而导致的散热器局部冰冻风险。该装置的应用大大扩展了自然通风冷却塔的适用范围,增强了系统运行灵活性和冷却能力可扩展性。

    一种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及其连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596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910570424.4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及其连锁控制方法,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该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的连锁控制方法,当所述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辅机设备内的循环水经辅机冷却水管进入冷却扇段所在支路,经支路上的阀门进入相应的冷却扇段,在冷却扇段内冷却,冷却后的循环水经辅机回水管再次进入到辅机设备中;当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辅机干冷塔内的冷却水经相应的冷却扇段的出口由第一入口回流至储水箱;辅机冷却水管内的循环水由第二入口进入储水箱。该连锁控制方法,大大降低了光热机组由于频繁启停而造成的系统防冻隐患,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碳捕集生物反应池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28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57600.0

    申请日:2023-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捕集生物反应池及运行方法,该反应池包括池体,池体中设置两道分隔滤网,两道分隔滤网之间为反应区,分隔滤网与池体内壁之间的区域为进水区和出水区,其中反应区靠近出水区域设打捞区,捞藻机设置于所述打捞区;反应区上游水底布置有曝气系统,曝气系统连接富CO2气体;沿池体一周间隔设置多个人造光源,进水区设置穿孔配水管,穿孔配水管进口处设有回流系统,回流系统连接外回流管和内回流区;该碳捕集生物反应池及其相关技术,符合当前碳减排政策,有助于将传统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拓展为兼具污染物去除和二氧化碳捕集功能的新型生态环保处理单元。

    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

    公开(公告)号:CN111578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21583.0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热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包括塔筒、吸热塔设备间、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吸热塔设备间设置在塔筒顶端;塔筒上部侧壁上开设出风口,塔筒底端侧壁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空冷散热器系统,蒸汽管通过空冷散热器系统连接凝结水管。利用高耸建筑吸热塔的塔筒进行冷却系统的设计,对于光热电厂来说,可以实现吸热塔与冷却塔的两塔合一,可以在光热电厂中采用自然通风冷却系统,降低厂用电率,提高光热电厂效益,不增加高大建筑物,减少遮挡损失;同时,降低项目造价,减少占地面积。

    一种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及其连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5961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570424.4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及其连锁控制方法,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该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的连锁控制方法,当所述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辅机设备内的循环水经辅机冷却水管进入冷却扇段所在支路,经支路上的阀门进入相应的冷却扇段,在冷却扇段内冷却,冷却后的循环水经辅机回水管再次进入到辅机设备中;当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辅机干冷塔内的冷却水经相应的冷却扇段的出口由第一入口回流至储水箱;辅机冷却水管内的循环水由第二入口进入储水箱。该连锁控制方法,大大降低了光热机组由于频繁启停而造成的系统防冻隐患,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