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81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1811489287.3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振动控制精密装备领域,公开一种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包括隔振地基、隔振器、隔振座、密闭罐、实验台、支撑柱、支撑杆和软连接套管;其中,所述隔振座通过所述隔振器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密闭罐位于所述隔振座的上方,且通过贯穿所述隔振座的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实验台位于所述密闭罐内、且通过穿过所述密闭罐的所述支撑杆支撑于所述隔振座上;所述软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部、且与所述密闭罐密闭连接。上述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且对隔振座、隔振器和占地面积的要求较少,尤其适合大型密闭实验隔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4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640401.9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及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入干管和第一流出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接入管;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流出干管和第二接入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流出管;其中,第二流出干管靠近第一接入干管且与第一接入干管并排设置,第二接入干管靠近第一流出干管且与第一流出干管并排设置,接入管与流出管依次交替排布,并且第一流出干管第一端与第二流出干管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第二接入干管第二端与第一接入干管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冷媒由第一接入干管第一端接入,由第二流出干管第二端流出。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热波动性小,热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48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77299.4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F15/04 , F16F15/06 , F16F15/08 , F16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涉及大型精密装备隔振技术领域,包括隔振组件及承载平台,隔振组件设置于精密装备下方,承载平台为多个,多个承载平台在精密装备内竖向排布,且各个承载平台均由隔振组件支撑。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在大型精密装备内部设置了多个竖向排布的承载平台,并一体化受控于隔振组件之上,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维度的精密器件的隔振,解决了困扰业界许久的问题,该系统在满足设备多维度隔振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大幅降低投入和运行成本,提高精密装备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48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0677299.4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F15/04 , F16F15/06 , F16F15/08 , F16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涉及大型精密装备隔振技术领域,包括隔振组件及承载平台,隔振组件设置于精密装备下方,承载平台为多个,多个承载平台在精密装备内竖向排布,且各个承载平台均由隔振组件支撑。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在大型精密装备内部设置了多个竖向排布的承载平台,并一体化受控于隔振组件之上,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维度的精密器件的隔振,解决了困扰业界许久的问题,该系统在满足设备多维度隔振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大幅降低投入和运行成本,提高精密装备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4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40401.9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及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入干管和第一流出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接入管;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流出干管和第二接入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流出管;其中,第二流出干管靠近第一接入干管且与第一接入干管并排设置,第二接入干管靠近第一流出干管且与第一流出干管并排设置,接入管与流出管依次交替排布,并且第一流出干管第一端与第二流出干管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第二接入干管第二端与第一接入干管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冷媒由第一接入干管第一端接入,由第二流出干管第二端流出。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热波动性小,热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090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67385.8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J15/06 , F17C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振密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振密封系统。该隔振密封系统包括密封舱体以及用于支撑密封舱体的底架,且密封舱体的底部设有接口;还包括设置在密封舱体内部的载荷平台以及设置在密封舱体外部的支撑台座,载荷平台底部的支撑件穿过接口固定在支撑台座上,且支撑件与接口之间设有柔性密封装置。上述实施例中,载荷平台通过从密封舱体内部穿出的支撑件落于支撑台座上,与密封舱体进行了分离,同时,支撑件与接口之间设有柔性密封装置,在实现密封效果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刚度,提高了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2881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489287.3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振动控制精密装备领域,公开一种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包括隔振地基、隔振器、隔振座、密闭罐、实验台、支撑柱、支撑杆和软连接套管;其中,所述隔振座通过所述隔振器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密闭罐位于所述隔振座的上方,且通过贯穿所述隔振座的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隔振地基上;所述实验台位于所述密闭罐内、且通过穿过所述密闭罐的所述支撑杆支撑于所述隔振座上;所述软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部、且与所述密闭罐密闭连接。上述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且对隔振座、隔振器和占地面积的要求较少,尤其适合大型密闭实验隔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522775.5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F1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振系统的质心控制方法和装置及设备,隔振系统包括隔振平台、空气弹簧和控制元件,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隔振平台的荷载变化时,获取隔振平台的当前荷载;根据当前荷载,确定受力程度不大于预设值的第一空气弹簧;根据当前荷载,确定受力程度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气压和与当前荷载对应的理想平均气压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空气弹簧;通过控制元件调节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的承载力之和与当前荷载相同,且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的刚度一致;通过控制元件关闭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之外的第三空气弹簧。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根据荷载的变化,实时调整使用的空气弹簧,并保证其刚度一致,提升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60907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467385.8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J15/06 , F17C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振密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振密封系统。该隔振密封系统包括密封舱体以及用于支撑密封舱体的底架,且密封舱体的底部设有接口;还包括设置在密封舱体内部的载荷平台以及设置在密封舱体外部的支撑台座,载荷平台底部的支撑件穿过接口固定在支撑台座上,且支撑件与接口之间设有柔性密封装置。上述实施例中,载荷平台通过从密封舱体内部穿出的支撑件落于支撑台座上,与密封舱体进行了分离,同时,支撑件与接口之间设有柔性密封装置,在实现密封效果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刚度,提高了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45067.7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振源的多级隔振系统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属隔振领域,包括基于多级隔振系统的各设计变量及搜索空间确定各设计变量的初始参数值,并确定多级隔振系统的目标函数;基于各设计变量的初始参数值及目标函数,将设计变量组合转化为染色体;设置变异算子,变异量变异顺序及选择算子;基于第一适应度函数淘汰不合理的设计变量组合;基于第二适应度函数判断将大于0的最小第二适应度值对应的染色体作为优质基因继续繁殖,直至达到遗传算法终止条件时终止,得到最佳设计参数组合。解决在设计大型振动设备多级隔振系统时,忽略振源刚度矩阵带来的振动计算失真、隔振系统与围护辅助结构协同作用,性能优化及成本控制不科学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