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720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752366.X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控制方法、装置、系统、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提前对振动进行预警,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从而可采取更有效的振动抑制方式,提升了主动隔振效果,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监测点处的传感器发送的振动信号,其中,所述振动信号为所述传感器基于监测点的振动波输出的信号,所述监测点与隔振区域的间距超过预设距离;确定所述振动信号对应的目标振动抑制方式;当确定所述振动波到达所述隔振区域时,按照所述目标振动抑制方式控制所述隔振区域的作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8572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52366.X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控制方法、装置、系统、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提前对振动进行预警,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从而可采取更有效的振动抑制方式,提升了主动隔振效果,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监测点处的传感器发送的振动信号,其中,所述振动信号为所述传感器基于监测点的振动波输出的信号,所述监测点与隔振区域的间距超过预设距离;确定所述振动信号对应的目标振动抑制方式;当确定所述振动波到达所述隔振区域时,按照所述目标振动抑制方式控制所述隔振区域的作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63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88122.4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集振动环境中多个振源的振动信号,该振源包括固定频率的振源以及非固定频率的振源,将采集到的时域上的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信号中确定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对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在所有振动源发出的振动信号中选择出固定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提高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的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5627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88123.9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集振动环境中多个振源的振动信号,该振源包括固定频率的振源以及非固定频率的振源,将采集到的时域上的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信号中确定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对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在所有振动源发出的振动信号中选择出固定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提高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的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4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640401.9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及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入干管和第一流出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接入管;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流出干管和第二接入干管,二者之间并联有多个流出管;其中,第二流出干管靠近第一接入干管且与第一接入干管并排设置,第二接入干管靠近第一流出干管且与第一流出干管并排设置,接入管与流出管依次交替排布,并且第一流出干管第一端与第二流出干管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第二接入干管第二端与第一接入干管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冷媒由第一接入干管第一端接入,由第二流出干管第二端流出。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热波动性小,热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0913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467396.6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密封装置。该密封连接件用于连接密封舱体与伸入密封舱体内部的附属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密封舱体的接口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附属设备连接;柔性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密封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件的外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同轴且同心设置;或者,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同轴设置,并沿轴向具有设定的间距。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柔性连接件的刚度较低,当密封舱体发生振动时,密封舱体相对于附属设备可以发生错动,从而避免了振动形态向附属设备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965627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811488123.9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集振动环境中多个振源的振动信号,该振源包括固定频率的振源以及非固定频率的振源,将采集到的时域上的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信号中确定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对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在所有振动源发出的振动信号中选择出固定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提高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的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48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77299.4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F15/04 , F16F15/06 , F16F15/08 , F16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涉及大型精密装备隔振技术领域,包括隔振组件及承载平台,隔振组件设置于精密装备下方,承载平台为多个,多个承载平台在精密装备内竖向排布,且各个承载平台均由隔振组件支撑。本发明的一体化控制的大型精密装备隔振系统,在大型精密装备内部设置了多个竖向排布的承载平台,并一体化受控于隔振组件之上,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维度的精密器件的隔振,解决了困扰业界许久的问题,该系统在满足设备多维度隔振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大幅降低投入和运行成本,提高精密装备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63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488122.4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隔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集振动环境中多个振源的振动信号,该振源包括固定频率的振源以及非固定频率的振源,将采集到的时域上的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信号中确定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对固定频率的振源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在所有振动源发出的振动信号中选择出固定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进行控制,提高对固定频率的振源发出的振动信号的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45067.7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振源的多级隔振系统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属隔振领域,包括基于多级隔振系统的各设计变量及搜索空间确定各设计变量的初始参数值,并确定多级隔振系统的目标函数;基于各设计变量的初始参数值及目标函数,将设计变量组合转化为染色体;设置变异算子,变异量变异顺序及选择算子;基于第一适应度函数淘汰不合理的设计变量组合;基于第二适应度函数判断将大于0的最小第二适应度值对应的染色体作为优质基因继续繁殖,直至达到遗传算法终止条件时终止,得到最佳设计参数组合。解决在设计大型振动设备多级隔振系统时,忽略振源刚度矩阵带来的振动计算失真、隔振系统与围护辅助结构协同作用,性能优化及成本控制不科学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