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69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811505890.6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盖板;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盖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压在强化层中,在混凝土垫层底部有溶洞且混凝土垫层面积大于溶洞的顶部开口;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和强化层顶面覆有防渗系统;有HDPE管穿过防渗系统、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垫层探入至溶洞中;有地下水导排管从强化层中横穿。本发明可以通过溶洞和地下水导排系统对地下水进行排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溶洞填埋处理技术不能排放地下水的问题,避免了地下水水位过高对防渗系统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2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321236.4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沉淀池、第一电机、药剂箱和污水池,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沉淀池上,所述药剂箱位于沉淀池的上方,且药剂箱的底部通过送液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所述送液管内活动设有药剂投放组件,且药剂投放组件的一端延伸到送液管外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污水池位于沉淀池的上方,且污水池的底部通过落水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所述落水管内活动设有污水投放机构,且污水投放机构的一端延伸到落水管外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废水与药剂比例一经调定后,废水和药剂是同时投放到沉淀池中的,所以总体上能够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9139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59424.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升鱼机系统池体的水闸机构及升鱼方法,水闸机构包括竖井、顶栅、鱼池、诱鱼通道、L型杆、第一悬吊机构、第二悬吊机构和鱼道,其中,竖井的前端面下端与前栅转动连接形成开启或闭合表面,而前栅通过第一悬吊结构实现旋转的控制,顶栅通过第二悬吊机构和L型杆控制其在竖井中的运动并实现对鱼池上端面的封闭和开启,鱼池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动连接的封板,当鱼池提升到竖井上端时,滑动打开封板实现鱼流入鱼道中,L型杆上设置有挂钩、托举件和拉紧机构。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升鱼机升鱼方式,提升了升鱼的效率,使得升鱼过程更加便捷和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3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49431.X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刚性填埋场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防渗结构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由柔性防渗透结构闭合形成,且柔性防渗透结构位于第一刚性防渗透结构的闭合空腔内;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下方,且第二腔体由第二刚性防渗透结构闭合形成,第二腔体的下表面涂覆有防渗透涂层。防渗结构施工时按照从下到上形成两层刚性防渗结构,并在上层刚性防渗结构中设置封闭的柔性防渗结构。本发明的防渗结构形成了多道防渗系统,多道防渗系统可有效的防止局部结构破坏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检修观察层的设置可及时观察发现刚性填埋场的异常状况,及时的采取修补措施加以处理,避免异常状况的扩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6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13732.9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滤液检漏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拥有多级锚固平台且铺设双层防渗膜的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该渗滤液检漏收集结构包括锚固平台,所述锚固平台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底层土工布、底层HDPE土工膜、顶层HDPE土工膜和顶层土工布,所述锚固平台上在底层HDPE土工膜与顶层HDPE土工膜之间设有检漏系统和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位于所述检漏系统的内侧。本发明在双层人工衬层的中间设计一种具有渗透性、导排性的检漏盲沟,对不同高程的锚固平台分区检验防渗层的完好性,能明确判断各锚固平台上的防渗层是否完好,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边坡渗漏液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贮存、处置场周边环境及地下水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68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04870.0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滤液收集导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填埋场渗滤液收集与导排设施技术领域。该导排结构包括排水箱涵、主导渗沟、导排组件和防渗系统,所述排水箱涵、主导渗沟和导排组件的一端位于填埋库区内,另一端贯穿初期坝延伸至填埋库区外,所述主导渗沟设在排水箱涵上,所述导排组件安装在主导渗沟内,所述防渗系统通过连接件与主导渗沟连接。本发明导排组件的导排效果和稳定性好;避免了HDPE土工膜与PE导排管的局部焊接,解决了膜上应力集中,焊接条件差的问题,减小了HDPE土工膜局部撕裂的潜在风险;采用刚性连接,结构紧凑,受地质下沉影响小;防渗系统采用双层结构,提高了结构的防渗可靠性,避免因土工膜局部破坏导致渗滤液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05484275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610017762.1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布置于弃渣坡面上的坡面加筋固土结构、边坡排水结构、底部拦挡结构及坡面植被恢复结构;所述坡面加筋固土结构包括加筋网及若干挡板,且加筋网及挡板通过主锚杆与U型钉固定在弃渣坡面上;所述边坡排水结包括截水沟及排水沟,截水沟设置在弃渣边坡顶部,排水沟与截水沟相连;所述底部拦挡结构包括挡墙,挡墙设置在弃渣边坡底部。本发明使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具备一般乔(灌)草生长条件,确保短期内能达到一定的生态恢复效果,同时又能满足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的长期稳定与水土流失防治要求,从而突破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传统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水平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8795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70761.2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喜流水性鱼类人工产卵床,包括木框和模拟生态环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生态环境设置在木框内,由泥沙、喷水管、砾石、仿生水草槽、水草种子和石笼网组成;所述水草种子掺杂在泥沙中,泥沙铺设于木框底部,泥沙与木框底部相接触;所述喷水管埋设并固定于泥沙上部;所述砾石压于喷水管之上,并用石笼网包绕固定整个模拟生态环境;所述仿生水草槽设在木框四周的砾石上。本发明基于鱼类对繁殖条件的需求,为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和适宜发育空间,底部喷水管喷射而出的水流沿着砾石缝隙流出形成暗流,可刺激栖息于此的鱼类性腺发育和产卵繁殖,通过在底层的泥沙中混入水草种子,可使产卵装置持续发挥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5169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64353.6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坝上支流与坝下支流结合的下行过鱼结构及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水库大坝及与水库大坝相连的坝上干流和坝下干流,所述坝下干流上布置有坝下支流,坝上干流上布置有坝上支流,所述水库大坝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坝上过鱼支流和坝下过鱼支流,所述坝上过鱼支流和坝下过鱼支流上游通过坝上过鱼支流至坝下过鱼支流区间段相连;所述方法步骤包括:(1)调查过鱼条件并确定坝上过鱼支流、坝下过鱼支流;(2)进行下行过鱼线路布置与过鱼设施选型;(3)进行过鱼设施主体结构及其辅助结构具体布置。本发明造价低、施工简单、运行方便,能够与水库上下游枢纽建筑物布置格局的协调与适应,具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54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64760.7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坝下支流与坝上干流结合的上行过鱼结构及方法,所述包括水库大坝及与水库大坝相连的坝上干流和坝下干流,所述坝下干流上布置有坝下支流,坝上干流上布置有坝上支流,所述水库大坝下游侧设置有水库坝下过鱼支流,并在水库坝下过鱼支流上设置有拦河构筑物;所述方法步骤包括:(1)调查过鱼条件并确定坝下过鱼支流;(2)进行上行过鱼线路布置与过鱼设施选型;(3)进行过鱼设施主体结构及其辅助结构具体布置。本发明造价低、施工简单、运行方便,能够与水库上下游枢纽建筑物布置格局很好地协调与适应,且不影响水库主体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具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