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合成流化床中的气体分布器及苯胺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0132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410091353.3

    申请日:2004-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设备及化工原料制备技术范围的一种苯胺合成流化床中的气体分布器及苯胺合成方法。该气体分布器由输送气体的主管、分管及与相连的分配气体的环形管道,以及设置在环形管道上的向下喷射气体的喷嘴和向上喷射气体的喷嘴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由硝基苯气相加氢制备苯胺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向下喷射气体的喷嘴与向上喷射气体的喷嘴的数量,来调节气体分布器区的温度,从而来调控苯胺的质量。本发明具有可降低气体分布器区的最高及平均温度,减少催化剂上的结焦,延长催化剂寿命,提高苯胺纯度等优点。

    苯胺合成流化床中的气体分布器及苯胺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34860A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410091353.3

    申请日:2004-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设备及化工原料制备技术范围的一种苯胺合成流化床中的气体分布器及苯胺合成方法。该气体分布器由输送气体的主管、分管及与相连的分配气体的环形管道,以及设置在环形管道上的向下喷射气体的喷嘴和向上喷射气体的喷嘴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由硝基苯气相加氢制备苯胺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向下喷射气体的喷嘴与向上喷射气体的喷嘴的数量,来调节气体分布器区的温度,从而来调控苯胺的质量。本发明具有可降低气体分布器区的最高及平均温度,减少催化剂上的结焦,延长催化剂寿命,提高苯胺纯度等优点。

    苯胺制备与催化剂再生联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757912Y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420115831.5

    申请日:2004-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苯胺制备与催化剂再生联立装置。该联立装置包括一个制备苯胺的流化床与一个催化剂再生的流化床反应器,及设置在两个流化床之间的用于催化剂输送的管道及固体输送装置。可随时调节制备苯胺反应器内的催化剂的结焦状态,从而达到高效转化硝基苯并高选择性生成苯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调变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提高苯胺纯度与收率,同时可使制备苯胺反应器连续操作而不停车,提高生产苯胺的强度,及降低整个系统停车进行催化剂再生及重新启动时的操作成本。

    多孔炭与硅炭负极材料联立制备的流化床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10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613232.X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骞伟中 崔超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炭与硅炭负极材料联立制备的流化床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多孔碳制备子系统,用于将多孔炭前驱体在流化状态下转化为多孔炭;去除官能团子系统,用于将多孔炭上的含氧官能团转化为水除去,得到去除官能团后的多孔碳;沉积硅子系统,用于向去除官能团后的多孔碳内部沉积硅,得到硅炭负极材料;碳包覆子系统,用于向硅炭负极材料的表面进行碳包覆。其中,多孔碳制备子系统为高温操作,其余子系统均为中温操作,多孔炭携带热量可以用于去除官能团与沉积硅(吸热反应),气体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自然降温。从而实现节省能源和碳排放目标。具有可连续,操作简单,产量大,成本低,过程安全性显著提高的特点。

    一种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化学品的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9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04023.8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化学品的系统与方法,通过设置逆水煤气变换装置,使逆水煤气变换过程独立进行,并且,生成的H2O被吸水颗粒吸附后及时原位移除,避免了H2O对第一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及第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促进反应平衡在低温与高压下正向移动,有效提升了CO2的转化率,反应结束后,逆水煤气变换装置中剩余气体中的CO含量可达到80%‑99%;配置的热处理装置对吸水后的吸水颗粒进行单独干燥,实现H2O与CO的有效分离,以及吸水颗粒的循环使用,且单独干燥脱水温度低,能耗小;配置的水煤气变换装置对去除H2O的CO进行加氢转化,高效、高选择性制备目标化学品。本发明系统配置简单,可利用已有工业体系,有效降低制备成本。

    一种可再生铁空气电池系统与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6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58635.8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再生铁空气电池系统与再生方法,系统包括:设置有再生材料进料口和再生材料出料口的流化床,以及设置有负极颗粒材料进口和负极颗粒材料出口的若干铁空气电池;其中,再生材料进料口与负极颗粒材料出口连通,再生材料出料口与负极颗粒材料进口连通,以使流化床与铁空气电池间进行物质交换;通过流化床对负极颗粒材料进行干燥、焙烧与还原,完成负极颗粒材料的活化以及循环使用;铁空气电池可垂直布置于流化床周边,具有占地少,规模大优点;与现有结构封闭的单一铁空气电池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可实现负极颗粒材料的定期再生,有效保证可再生铁空气电池系统的高效充放电能力。

    一种高导热的合成气制烯烃用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83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33142.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的合成气制烯烃用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碱性助剂和碳纳米管网状结构,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催化剂中含有20%‑65%碳纳米管网状结构。其中,碱性助剂主要以薄层状包覆在活性组分的表面,活性组分及碱性助剂又与碳纳米管网状结构形成点状交叉互接触结构。位于催化剂内部的碳纳米管网络结构借助其高效的传质、传热性能,将催化剂内部热量及时传到到外部,消除潜在的内部高温,提高催化剂的操作寿命,延长高烯烃选择性的作用时间。进一步地,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长径比大的优势,存在于催化剂中的碳纳米管能够有效缠绕活性相颗粒,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整体强度,降低大流速下催化剂的磨损率。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循环的超细多孔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09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13323.3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骞伟中 崔超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循环的超细多孔活性炭的制备方案,包含设置通过管路相连的活化流化床和加热流化床,将活性炭前驱体填装于活化流化床中,再将碳纳米管填装于加热流化床中经加热并通入活化流化床中以加热活性炭前驱体,在活化介质的作用下反应,获得粒径为1‑10微米的超细多孔活性炭。本发明基于碳纳米管循环制备超细多孔活性炭,简化了活化流化床的结构设计,并使得反应原料易于加工,避免了活性炭产品研磨破碎造成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损失。另外,碳纳米管的传热效果好、稳定性高,能提高反应效率,并实现产品连续化、大批量和低成本制备。使用完的碳纳米管可用作有机废物的高效吸附剂,避免了资源浪费。

    一种处理油气的系统与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827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14562.8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油气的系统与方法,处理油气的系统中,增压装置分别与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相连;第一吸收塔和第一吸附塔串联,形成第一处理线路;第二吸收塔和第二吸附塔串联,形成第二处理线路;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分别与集液罐相连;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分别与真空泵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并联的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线路(第一处理线路和第二处理线路),使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气体在两组处理线路内交替进行吸收、吸附处理,在进行其中一组处理线路时,另一组处理线路进行吸收塔的解收与脱附塔的脱附处理,从而实现吸附剂与脱附剂的短周期循环使用,进一步实现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气体的安全、快速、高效富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