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20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0686671.7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预氧化装置及方法,属于碳纤维设备技术领域。该碳纤维预氧化装置包括:氧化炉,用于对碳纤维的预氧丝进行预氧化;牵引机,位于氧化炉的进口处,用于将预氧丝牵引至氧化炉中;以及静电消除装置,用于产生电离气流,并将电离气流吹向预氧丝表面;其中,静电消除装置包括第一静电消除器和第二静电消除器,第一静电消除器位于牵引机的出口处,第二静电消除器位于氧化炉的出口处。本发明能够解决碳纤维预氧化过程中的静电效应,减少预氧丝的离散,保持丝束宽度的一致性,提高丝束集束性能。不仅可以提高碳纤维预氧化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减小碳纤维成品强度的离散性,提高碳纤维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065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74553.2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氧丝废丝收集装置,包括:废丝收集桶,用于存储收集的预氧丝废丝;桶架,用于安放废丝收集桶;吸丝装置,安装在桶架上,用于从丝束出口或丝束入口吸出对应层炉腔内断裂的预氧丝废丝并送入废丝收集桶内;升降机,用于驱动设置在其上的桶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吸丝装置和废丝收集桶移动;第一导轨组,安装在氧化炉的安装横梁上;垂直设置的第二导轨组,能够沿第一导轨组的延伸方向移动;升降机活动吊装在第二导轨组上,能够沿第二导轨组的延伸方向移动。该预氧丝废丝收集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易收集养化炉内断裂的预氧丝废丝的问题,避免因炉腔内的预氧丝废丝断裂造成的未断裂预氧丝粘连、缠绕或预氧丝废丝着火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20999977U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21477046.3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预氧化装置,属于碳纤维设备技术领域。该碳纤维预氧化装置包括:氧化炉,用于对碳纤维的预氧丝进行预氧化;牵引机,位于氧化炉的进口处,用于将预氧丝牵引至氧化炉中;以及静电消除装置,用于产生电离气流,并将电离气流吹向预氧丝表面;其中,静电消除装置包括第一静电消除器和第二静电消除器,第一静电消除器位于牵引机的出口处,第二静电消除器位于氧化炉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碳纤维预氧化过程中的静电效应,减少预氧丝的离散,保持丝束宽度的一致性,提高丝束集束性能。不仅可以提高碳纤维预氧化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减小碳纤维成品强度的离散性,提高碳纤维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216550847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637545.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氧丝废丝收集装置,包括:废丝收集桶,用于存储收集的预氧丝废丝;桶架,用于安放废丝收集桶;吸丝装置,安装在桶架上,用于从丝束出口或丝束入口吸出对应层炉腔内断裂的预氧丝废丝并送入废丝收集桶内;升降机,用于驱动设置在其上的桶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吸丝装置和废丝收集桶移动;第一导轨组,安装在氧化炉的安装横梁上;垂直设置的第二导轨组,能够沿第一导轨组的延伸方向移动;升降机活动吊装在第二导轨组上,能够沿第二导轨组的延伸方向移动。该预氧丝废丝收集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易收集养化炉内断裂的预氧丝废丝的问题,避免因炉腔内的预氧丝废丝断裂造成的未断裂预氧丝粘连、缠绕或预氧丝废丝着火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9930473U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20269462.8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D06B2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浆剂浓度的控制装置及碳纤维上浆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循环槽、原浆槽、稀释液槽、溢流管道和检测单元,循环槽通过供料管道向上浆槽内输送上浆剂,原浆槽通过第一供料管道向循环槽内输送上浆剂原浆,稀释液槽通过第二供料管道向循环槽内输送稀释液,溢流管道设置于上浆槽与循环槽之间以用于上浆槽中的上浆剂溢流回循环槽内,检测单元与供料管道相连通以用于检测供料管道内上浆剂的浓度,通过检测供料管道中上浆剂的浓度,根据该检测结果来做出调整,同时配合溢流管道降低浓度偏高或偏低的上浆剂对碳纤维上浆产生的影响程度,确保了碳纤维的上浆量要求,进而确保了碳纤维产品的质量满足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