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161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10260541.4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其是将粗煤气气液分离后依次送入脱毒槽、预变换炉、饱和塔、第一变换炉、第二变换炉和热水塔,最后经与热水塔内的工艺循环水、净化工艺冷凝液和中压锅炉水进行传热传质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变换气。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创造性地将饱和塔和热水塔引入到高浓度CO变换系统中,并且对现有的热水塔结构做了改进,在热水塔的中部增加了喷淋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能够极大的降低蒸汽消耗量并有效延长预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且反应过程平稳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159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260537.8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饱和热水塔高水气比CO变换工艺,其是将粗煤气气液分离后依次送入饱和塔、第一变换炉、第二变换炉、第三变换炉和热水塔,最后经与热水塔内的工艺循环水、净化工艺冷凝液和中压锅炉水进行传热传质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变换气。本发明所提供的CO变换工艺创造性地将饱和塔和热水塔引入到高浓度高水气比CO变换系统中,并且对现有的热水塔结构做了改进,在热水塔的中部增加了喷淋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饱和热水塔高水气比CO变换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消耗大、能耗高,预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短、失活快、更换频繁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162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260551.8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低水气比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是将粗煤气气液分离后依次送入脱毒槽、预变换炉、第一变换炉、第二变换炉、第三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得到变换混合气送入热水塔,在热水塔内与工艺循环水、净化工艺冷凝液以及补入的中压锅炉水逆流接触进行传质传热,得到符合要求的CO变换混合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使用饱和塔对一变混合气进行增温增湿,可节省大量中压过热蒸汽;使用热水塔对三变混合气进行降温减湿,减轻了后系统对变换低位余热的回收负荷,简化了余热回收流程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16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260539.7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水气比饱和热水塔分股CO变换工艺,其是将粗煤气分液后分成两股,一股首先进入第一变换炉、另一股没有参加变换的粗煤气对一变混合气进行激冷,随后共同进入第二变换炉、第三变换炉、第四变换炉和热水塔,最后经与热水塔内的工艺循环水、净化工艺冷凝液和中压锅炉水进行传热传质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变换气。本发明所提供的CO变换工艺创造性地将饱和塔和热水塔引入到高浓度高水气比CO变换系统中,并且对现有的热水塔结构做了改进,在热水塔的中部增加了喷淋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高水气比饱和热水塔分股CO变换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消耗大、能耗高,设备投资大、预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短、失活快、更换频繁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78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11838.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5/00
Abstract: 一种超高压蒸汽管网的压力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1)检测当前压力值,计算输出总燃料量;(2)同时处于蒸汽管网的压力控制状态,当前压力值是否小于设定压力值,若是转步骤(6);若否下一步;(3)两个锅炉负荷比是否大于设定负荷比值,若是保持其中一个锅炉负荷不变,另一个锅炉减负荷;(4)输出总燃料量按照设定负荷比值分配;(5)两台辅助锅炉中是否有一台达到满负荷,若是另一台锅炉增负荷;若否转步骤(6);(6)两台锅炉负荷比是否大于设定负荷比值,若是其中一台负荷不变,另一台升负荷;(7)输出总燃料量按设定负荷比值分配,直到达到设定压力值。本发明可同时提升或同时降低两台锅炉负荷,以达到快速稳定管网压力的目的,调节速度快,工作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433169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110260570.0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C10/06 , Y02P20/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低温甲醇洗工艺,其包括粗合成气第一次冷却、粗合成气第二次冷却、粗合成气脱H2S、粗合成气脱碳、有效气体分离、富甲醇的H2S浓缩和CO2闪蒸以及富甲醇再生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对原有工艺网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流程优化换热,将进入界区的粗合成气通过和CO2产品气、净化合成气和再吸收塔塔釜甲醇富液的换热,使粗合成气进塔温度从现有技术中的-26~-10℃降低到-32℃以下,大大降低了吸收甲醇的用量,同时该工艺通过换热优化大大减少氨冷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同时增强了工艺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784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211838.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5/00
Abstract: 一种超高压蒸汽管网的压力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1)检测当前压力值,计算输出总燃料量;(2)同时处于蒸汽管网的压力控制状态,当前压力值是否小于设定压力值,若是转步骤(6);若否下一步;(3)两个锅炉负荷比是否大于设定负荷比值,若是保持其中一个锅炉负荷不变,另一个锅炉减负荷;(4)输出总燃料量按照设定负荷比值分配;(5)两台辅助锅炉中是否有一台达到满负荷,若是另一台锅炉增负荷;若否转步骤(6);(6)两台锅炉负荷比是否大于设定负荷比值,若是其中一台负荷不变,另一台升负荷;(7)输出总燃料量按设定负荷比值分配,直到达到设定压力值。本发明可同时提升或同时降低两台锅炉负荷,以达到快速稳定管网压力的目的,调节速度快,工作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102040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010612224.X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低水气比全低温激冷CO耐硫变换工艺,包括下述步骤:①将气化工段来的粗煤气送入预变换炉,控制粗煤气进入预变换炉的入口温度为190~250℃、水/干气摩尔比为0.21~0.23;得到预变混合气;②将预变混合气送入第一变换炉继续进行变换反应,控制预变混合气进入第一变换炉的入口温度为200~250℃、水/干气摩尔比为0.4~0.5;得到一变混合气;③将一变混合气送入第二变换炉,控制一变混合气进入第二变换炉的入口温度为200~250℃、水/干气摩尔比为0.4~0.5;得到二变混合气;④将二变混合气送入第三变换炉,控制二变混合气进入第三变换炉的入口温度为200~240℃、水/干气摩尔比为0.4~0.5,得到变换后混合气。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换工艺预变催化剂使用寿命长,中压蒸汽消耗少,系统压降小,能耗低,设备投资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