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37161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10260541.4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其是将粗煤气气液分离后依次送入脱毒槽、预变换炉、饱和塔、第一变换炉、第二变换炉和热水塔,最后经与热水塔内的工艺循环水、净化工艺冷凝液和中压锅炉水进行传热传质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变换气。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创造性地将饱和塔和热水塔引入到高浓度CO变换系统中,并且对现有的热水塔结构做了改进,在热水塔的中部增加了喷淋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水气比串饱和热水塔CO变换工艺,能够极大的降低蒸汽消耗量并有效延长预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且反应过程平稳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502901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286533.7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配套CO变换装置使用的冷凝液汽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独创结构的汽提塔配合汽提工艺流程,将来自上游的变换气经过三次冷凝和三次分液,变换工艺冷凝液根据温度的不同,分成多股物流,分别从不同的部位进入汽提塔,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工艺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起到降低汽提塔能耗的作用;同时利用164℃的变换气作为汽提塔再沸器的热源,显著降低了汽提系统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汽提塔顶汽提出的不凝酸性气温度为45℃,取消了塔顶不凝酸性气冷却器,不再消耗循环冷却水,节省了设备投资,同时能耗进一步降低。采用单塔汽提、冷热进料、侧线抽氨新技术,控制更为简单、操作更加稳定、能耗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53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608912.1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化尾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焦化尾气被蒸汽喷射器抽吸加压送至冷凝分离器中冷却分液,除去水蒸气及大分子烃类,不凝气与来自吸收塔下塔的防冻甲醇混合后进入分液罐,分离出吸收了硫化物的甲醇以及焦化尾气中的凝结物,不凝气进入吸收塔下塔的塔底甲醇内,以鼓泡方式向上流动,与从吸收塔下塔的上部进入的甲醇逆流接触,进一步除去残留在不凝气中的有害物质后,进入吸收塔上塔除去小分子烃等物质后放空;吸收塔下塔排出的甲醇分为两股,其中第一股作为防冻甲醇,第二股与新鲜的贫甲醇混合作为洗涤甲醇。
-
公开(公告)号:CN10516987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08830.7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焦化尾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焦化尾气降温并分离出液相,得到的不凝气经由液气射流泵与循环甲醇一起被送至吸收塔下塔,从塔底的甲醇中鼓泡而出,与从吸收塔下塔的上部进入的洗涤甲醇在各层塔盘间逆流接触,有害物质被洗涤吸收,剩余的不凝气送入甲醇洗涤塔上塔,进一步脱除残留的低浓度有机烃和苯系物后放空;从吸收塔下塔底部塔釜出来的富甲醇温度加压后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送去生化装置,代谢转化富甲醇中的含硫有害物质;另一部分富甲醇分为两股,第一股作为液气射流泵的抽吸动力源,第二股冷却后与新鲜的贫甲醇混合后作为洗涤甲醇送回吸收塔下塔。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48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643065.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余热利用耦合脱硫湿烟雨消除工艺,该工艺既能使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又能降低催化裂化湿烟雨消除过程中的能耗。主要体现为:本发明烟气的冷凝不需要额外冷源,降低了系统消耗;采用吸收式热泵,充分利用了烟气及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降低了系统能耗;利用吸收式热泵,将脱硫循环液中的低温热量转化为热媒水中的中高温热量,提高了热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了热量的可利用率;烟气冷凝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系统补充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1628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296261.6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2 , C07C29/74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甲醇合成工艺,该工艺中一级反应器和二级反应器均采用了锅炉给水强制循环移热技术,移热快捷高效,可有效简化装置布置,降低装置框架的工程投资,且不会出现由于汽包的布置高度计算不准确,导致循环倍率下降、取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强制循环可有效的提高循环倍率,高效合理的利用反应热,增强传热效果;在合成气压缩机出口和二级反应器入口之间设置了跨线,实现了两级反应器催化剂在使用寿命的不同阶段的稳定运行,也可通过跨线对反应器的负荷进行方便有力的调整,进而对中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产量比例进行灵活调整;新鲜合成气的接入位置设于合成气调温器的后面,可减小合成气调温器的换热面积、规格,降低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4484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8196.7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消白烟囱,包括外筒、内筒,内筒直径小于外筒直径,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供预热空气流通的空腔,内筒的内部空间形成供洗涤塔完成脱硫除尘的烟气流通的通道。本发明使经过预热的热空气从外筒自上而下内径逐渐增大的圆锥形变径段的热空气混入口进入烟囱走空腔通道,洗涤塔完成脱硫除尘的烟气走内筒的内部通道,两股气体完全隔离,热空气与烟气在内筒顶部混合,实现了烟气过热后从烟囱顶部排放,从而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风位置高度,从而降低支撑钢结构高度及钢柱跨距,减小占地,且不对原有塔设备产生额外附加荷载,减少了项目投资及实施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380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608866.5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焦化尾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焦化尾气进入分离出液相后从进入液气射流泵,与从液相入口进入液气射流泵的甲醇混合后一起送入吸收塔的储液中;气相在储液中洗涤出部分硫组分及苯系物,从储液中鼓泡而出,与从中部进入吸收塔的低温洗涤甲醇逆流接触,硫组分和苯系物溶解在洗涤甲醇中,被从焦化尾气中进一步洗出;洗涤后的废气进入吸收塔顶部的活性炭填料段吸附后放空;吸收塔塔釜的储液经由循环泵抽出分为两股,第一股送去再生,第二股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与贫甲醇混合后作为洗涤甲醇从吸收塔中部进入,第二部分送入液气射流泵;所述第二部分的流量与所述液气射流泵的压力相适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