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692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8885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的安装方法,该水下悬浮丛式管汇主要由丛式管汇主体和设置在丛式管汇主体底部的浮筒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通过充气排水使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悬浮于距离海底平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通过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所受浮力与悬浮管汇、锚链以及柔性跨接管重力的差值提供锚链的张紧力,实现悬浮管汇的张力腿式锚泊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安装方法只能用于安装固定海底平面的管汇系统这一缺陷,能够实现管汇易回收再重复利用,可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120815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27267.0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王莹莹 , 赵宏林 , 李楠 , 段梦兰 , 朱霄霄 , 杨超 , 郭鑫 , 林方坚 , 徐宁 , 安晨 , 李昱奇 , 陈志煌 , 单荐 , 王宝富 , 罗文涛 , 杨钟山 , 闫晴 , 陈幸 , 汪聪 , 祝鸿山 , 乔婷婷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水下悬浮管汇的浮筒装置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装置机构包括四个浮筒,每个浮筒内部设置有多个浮筒层,每个浮筒层的外壁设置有单独的气阀和水阀,且每个浮筒的外部配置有一根进气管,每个浮筒层通过气阀与进气管相连通,四个浮筒的进气管的进气端向上汇集形成一根进气总管。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水下悬浮管汇的浮筒装置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大幅度降低了水下悬浮管汇的下放安装、维修和回收等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水下悬浮管汇悬浮系统海洋环境下工作区域变化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33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27587.6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王莹莹 , 李楠 , 朱霄霄 , 赵宏林 , 林方坚 , 郭鑫 , 杨超 , 刘军鹏 , 徐宁 , 李昱奇 , 陈志煌 , 单荐 , 王宝富 , 乔婷婷 , 王巨将 , 李健昌 , 刘云迪 , 尹见喜
IPC: E21B43/01 , E21B43/017 ,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四个浮筒的新型水下悬浮管汇系统,包括悬浮管汇主体、四个浮筒、多根柔性跨接管、多根外输管线和多个功能舱,四个浮筒分别安设于悬浮管汇主体的四个角;每个浮筒配置有气阀、水阀和一根进气管,气阀为三通电磁阀,且浮筒与其进气管通过气阀相连通,四个浮筒的进气管的进气端向上汇集形成一根进气总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四个浮筒的新型水下悬浮管汇系统,减少了由于海底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减少对海底桩基等结构的依赖,提高了海底环境的变化的适应力;悬浮管汇达到使用年限或出现故障时解脱柔性管即可实现回收,易于维修、回收及其重复利用,节省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6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885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的安装方法,该水下悬浮丛式管汇主要由丛式管汇主体和设置在丛式管汇主体底部的浮筒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通过充气排水使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悬浮于距离海底平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通过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所受浮力与悬浮管汇、锚链以及柔性跨接管重力的差值提供锚链的张紧力,实现悬浮管汇的张力腿式锚泊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安装方法只能用于安装固定海底平面的管汇系统这一缺陷,能够实现管汇易回收再重复利用,可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615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17942.5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油气分离装置及调控方法,涉及气液分离领域,深海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和引流件,气液分离容器具有容置腔、入口管路、出液口和出气口,入口管路、出液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容置腔连通,且出液口靠近容置腔的底部设置,出气口靠近容置腔的顶部设置,入口管路设置于出液口和出气口之间;入口管路被配置为供气液混合流体流动,以使进入容置腔中的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液相经出液口排出,气相经出气口排出;引流件具有引流管路,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与引流管路连通的引流口,引流口设置于入口管路和出气口之间,以使气相中携带的液相经引流口进入引流管路。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油气分离装置及调控方法,具有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