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597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031458.X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F17/15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白化加权灰色模型的水平井调驱效果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步骤二,根据确定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建立白化加权灰色关联模型;步骤三,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分别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步骤四,求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关联系数;步骤五,确定影响水平井调驱效果的各因素权重,计算加权后的关联度;步骤六,对各影响因素与调驱效果的关联程度和次序进行分析和排序,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排序,实现量化评价。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差异,既避免了较大误差的产生,也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更贴合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95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13610.4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剖与酸化联作改善吸水剖面的方法,首先向油层射孔段注入柔性凝胶颗粒段塞用于调剖封堵优势大孔道,再向油层射孔段注入缓速酸用于酸化低渗透层段。利用柔性凝胶颗粒调剖封堵油层优势水流大孔道,实现后续注入介质液流转向,在此基础上注入缓速酸酸化水驱未波及或波及较弱的低渗透层,充分发挥柔性凝胶颗粒封堵大孔道、缓速酸酸化低渗透层的各自优势,实现联作改善吸水剖面。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将酸液避开与水层或优势水流通道反应,充分在低渗层反应,既降低酸无效作用,又能有效改善吸水剖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83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09080.4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0 , C09K8/5083 , E21B43/16 ,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水井调驱方法,根据注采井网的孔隙体积PV、注水井和油井所在油田的标定采收率η、油井在调驱前的采出程度ER和油井在调驱前的水驱方向系数λ,确定注水井调驱注入量。该方法利用油藏基础数据、注水井和采油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计算注水井深部调驱注入量,同时充分考虑调驱所动用的油层范围,对调驱扩大油层波及体积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计算注水井调驱注入量所需的数据获取方便,计算过程简单,形成准确、快速实用的注水井深部调驱的注入量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升调驱工程设计效率,工程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70869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63360.3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粒径匹配方法,包括:选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合物微球;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采用填砂管封堵实验,注入模拟地层水至进出口驱替压差平稳;注入聚合物微球溶液并注入模拟地层水至进出口驱替压差平稳,采集进出口驱替压差,并计算填砂管渗透率和封堵率;根据YPS粒径匹配公式计算确定现场试验所需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进行聚合物微球在线注入,不改变注水井日注量,通过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和含水率变化曲线,评价聚合物微球的调驱效果。该方法利用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深部调驱作用,验证了以增大比面降低渗透率理论计算方法所指导的粒径匹配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77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10380.3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 , G01N2033/0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裂缝模拟评价实验方法,步骤一:采集所需全直径岩心,打磨、并从中间均匀劈开;岩心长度5-18cm半径5cm,不可变;将不同尺寸的耐压垫片放入已劈好的任意一半岩心水平剖面端,通过改变垫片的厚度、宽度,从而模拟不同参数的裂缝;盖上另一半岩心放入岩心夹持管中;旋紧入口端及出口端,调整出口端3个出口管线位置,保持裂缝出口端对准刚放入的岩心的剖面;打开岩心夹持管一侧的围压入口,关闭围压出口,注入适量清水,使围压达到所需数值,关闭围压入口。分别测量裂缝出口及基质出口液体量,来计算裂缝及基质的分流量。准确的量化不同尺寸的裂缝及研究弱凝胶对不同尺寸裂缝的封堵情况并且能够模拟真实油藏裂缝与基质的分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16278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63567.8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 , B67D7/3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卸原油静电危害预警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静电防治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静电量消除系统、静电参数反馈系统和静电参数控制系统,静电量消除系统、静电参数反馈系统分别与静电参数控制系统电连接,储油罐通过静电量消除系统与输送油罐连通,静电参数反馈系统与输送油罐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级控制指令、第二级控制指令和第三级控制指令。本发明通过静电参数反馈系统将输送油罐罐壁电位差和输送油罐内原油液面的电位反馈给静电参数控制系统,监测输送油罐罐壁上的静电荷是否完全泄放和输送油罐内原油液面的静电量,并控制原油装卸作业的开始或停止;同时本发明可以实现闭环控制,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12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23541.0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平井化学堵水用环氧树脂堵剂,由以下组分组成:E44环氧树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固化剂、偶联剂、增韧剂,按质量百分比计,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是E44环氧树脂质量15%~25%,固化剂是E44环氧树脂质量25%~35%,偶联剂是E44环氧树脂质量5%~8%,增韧剂是E44环氧树脂质量6%~8%,还公开了该水平井化学堵水用环氧树脂堵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环氧树脂堵剂柔韧性好、压缩强度高、耐温能力强、抗剪切能力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堵后承压较低,在压裂过程中原漏点易再次出现泄漏的技术难题;且相较于现有的环氧树脂封堵剂具有固化时间长的优点,在水平井化学堵水的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4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70089.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渗透油藏自适应凝胶颗粒注入性及封堵性的评价方法,采用大排量恒流泵注入,使材料经过砂岩多孔介质剪切更接近于油田现场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多级串联的方式将低渗层和裂缝层分离评价,定量计算材料的运移程度和对裂缝层的滞留封堵情况,在相同低渗透油藏地质条件下进行比对测试,相对简单、快速、准确的筛选出适合于目标油藏地质条件应用的材料,更接近油藏真实情况,更全面、表征更准确,有效指导低渗透油田现场对孔隙自适应凝胶颗粒注入工艺的制定及现场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6355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619421.9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20/56 , C08F220/58 , C08F222/38 , C08F2/32 , C08F2/01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反应器的调剖用纳米聚丙烯酰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如下:在一号烧瓶中加入油相和复合乳化剂,形成稳定的油相体系;在二号烧瓶中将混合单体和交联剂和/或引发剂在水中预溶解均匀后调pH值为7,形成中性的水相体系;在三号烧瓶中将引发剂溶解于水中形成引发相体系;将配制好的水相体系与油相体系一起泵入混合器,混合形成反相微乳液;将反相微乳液与引发相体系一起泵入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得到粗产物乳液;将粗产物乳液经过破乳、离心、干燥后获得纳米聚丙烯酰胺微球。本发明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调剖用纳米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合成的产品粒径更小、分布更收敛,稳定性、抗老化等性能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62631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34269.4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井区多井对应关系的判识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选定需要验证对应关系的多口注水井,在多口注水井的井口分别注入带有示踪剂的气体段塞;步骤二,在水井端恢复正常注水;步骤三,观察多口注水井周围油井生产动态的变化情况,并可根据周围油井响应时间及变化程度定性初步判断油水井连通优先性及优势通道大小;步骤四,再采用示踪剂分析法对有动态响应油井的产出气体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示踪剂分析结果结合动态分析结果综合判识该油井与其他单口或多口注水井对应情况。本发明先通过动态判断,再进行定点化验,不仅大大提高了判识效率,也大幅减少了取样盲目性,减小了工作量,也提升了测试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