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68207.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基于压裂液返排数据的致密油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利用不稳定试井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压裂水平井返排流态诊断曲线,结合直线分析法计算有效裂缝体积,综合压裂完井、出砂与钻塞等真实工况信息,对有效裂缝体积进行综合评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本发明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拟合运算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的,并经过了新疆玛湖地区实例井微地震监测、长期生产数据的验证,结果可靠;数据利用率高、经济易获取,可方便快捷地评价压裂效果、指导压裂参数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6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311167383.7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段内均衡改造的射孔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技术领域。采用Petrel‑Kinetix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建立压裂模型,计算各射孔簇间裂缝扩展阻力差异;基于修正的射孔节流模型,计算射孔摩阻;根据孔眼摩阻值,选取多个压裂段,交叉布置多套射孔方案;开展鹰眼测试,将压裂段内各射孔簇孔眼冲蚀差异最小对应的射孔方案作为最优的射孔方案;以最优的射孔方案进行施工,通过管外光纤利用声波反演实时监测各射孔簇砂液分配比例;以预设的梯度升排量,确保各射孔簇同步起裂且均衡进液。本发明可以优化射孔方案,确定施工排量,实现段内多个射孔簇同步起裂以及均衡扩展,最大程度动用储层油气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8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21745.9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E21B43/26 , E21B43/1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致密砾岩油藏开发,公开了一种考虑缝间应力扰动的压裂参数优化方法,包括:S1:标定水平井段岩石力学参数;S2:采用节点分裂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管流单元与射孔单元模拟射孔过程,建立考虑应力扰动的段内多簇裂缝扩展有限元模型;S3: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应力扰动下不同段‑簇‑孔组合参数下的多簇裂缝扩展路径;S4:计算裂缝差异系数,若差异系数小于判定阈值,则对应的压裂参数为最佳方案;否则调整参数重新计算,直至差异系数小于判定阈值。本发明基于内聚力节点分裂建立了考虑缝间应力扰动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裂缝差异系数确定最优段‑簇‑孔组合参数,能有效指导致密砾岩油藏压裂施工,提升压裂效果和单井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1376581.4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9/00 , E21B43/26 , E21B43/267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动态地应力场的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演变过程预测方法,本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油藏地质模型;构建油藏地质力学模型;开展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实验,获取支撑剂导流能力图版;基于构建的油藏地质模型、构建的地质力学模型,结合支撑剂导流能力图版数据,利用流固耦合油藏模拟技术,进行压裂生产过程储层应力场和孔隙压力场预测,预测不同生产阶段的裂缝导流能力。本发明能够更全面表征生产动态下裂缝导流能力变化,从而为压裂井裂缝导流能力优化及支撑剂选型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92498.4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井径仪旋转轨迹与测量数据的地应力预测方法及设备。本方法包括:分析井径仪旋转轨迹找寻椭圆形井段,并记录长、短轴测量值;求取动态杨氏模量与动态泊松比,根据动静态转换经验公式求取静态杨氏模量与静态泊松比;根据施工数据获取泥浆压力,通过密度测井数据积分求取上覆岩层压力;根据停泵压力计算最小水平主应力;将上述参数代入井壁应力‑应变公式,通过公式比求得最大水平主应力,实现目的层段地应力预测。本发明能准确算得两向应力差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有效减少传统应力解除法中井眼不规则性与井眼扩大率的不确定性对地应力反演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预测结果准确性,且测试程序简单、高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