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241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336854.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3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平组合火驱开采模拟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模型本体、模拟注气直井、模拟水平生产井、模拟生产直井、点火器、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模型本体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模拟注气直井和模拟生产直井,长方体的底部设置有模拟水平生产井,模拟水平生产井分别与模拟注气直井和模拟生产直井异面垂直;点火器在模型本体中点火,监测单元采集模型本体的温度数据,控制单元根据模型本体的温度数据,调整模拟注气直井的注气量、模拟水平生产井的排气量和模拟生产直井的产气量,牵引火线在模型本体中拓展,本发明实现了火线走向的精确控制,扩大了火线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提高了火驱采集模拟的实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8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14612.1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其中,测定装置包括:样品反应系统、供气控制系统和出气控制系统;样品反应系统用于为样品提供反应空间;供气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供气方式向反应空间供给反应气体;出气控制系统用于输出反应空间内产生的反应后气体,并按预设出口压力调节反应空间的内部压力。在对样品进行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的过程中,采用供气控制系统和出气控制系统对反应空间进行持续的气体输入和输出,保证了在反应空间内形成动态变化的环境,更加符合储层的实际情况,并利用出气控制系统的压力调节作用,进一步在反应空间内模拟储层的压力环境,提高了对储层环境的还原程度,并提升了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8044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1241855.9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地层水和/或地表水水型成因环境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取水样;检测水样中Na+、K+、Mg2+、Ca2+、Cl‑、SO42‑、HCO3‑、CO32‑的离子矿化度(S·Ci,单位mg/L)及离子化学结构式的量(在数值上等于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获得的Na+、K+、Mg2+、Ca2+、Cl‑、SO42‑、HCO3‑、CO32‑的离子矿化度(S·Ci)和相应离子的原子质量(Mi)计算与离子含量相关的离子毫摩尔浓度、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浓度、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分数、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浓度比、综合成因系数、综合判断系数六类数据,从而确定水样对应的成因环境。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确定地层水和地面水水型盐类地质环境特点,解决了地层水水型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客观对应关系,为判断油气藏地层水地质环境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1785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741627.1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超稠油在多孔介质中拐点温度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预设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模型,并记录对应岩心长度;利用原油样品对任一岩心模型进行饱和并老化;通过控制原油向岩心模型的注入速度,模拟稠油受到的不同强度的剪切应力,获得不同温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稠油有效启动压力梯度;基于流度和有效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目标稠油在不同渗透率下的拐点温度。解决了实验过程中依靠旋转运动来产生简单剪切的方式,与实际地层中稠油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的渗流阻力相差甚远的问题。并且能够准确量化稠油在不同地层条件下受到的剪切力作用,综合考虑温度、压力等因素确定稠油的可流动界限。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111362628.2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样器和火烧油层物理模拟装置,属于火烧油层取样技术领域,适用于对火烧油层物理模拟装置中的不同区域进行油气水取样,该取样器包括取样筒和塞杆。其中,取样筒沿轴向设置有取样腔,取样腔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开口,取样筒沿径向设置有取样孔,取样筒的取样孔可操作地与取样腔的腔底连通;塞杆的一端可沿取样筒的长度方向滑动地密封插设在取样筒的取样腔内,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取样筒外。本发明提供的取样器一方面可以保证取样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扑火问题,使得火烧油层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所取样品接近于物理模拟装置内的油气水混合气体的真实压力,提高研究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32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394282.X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气辅助热采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气体注入模块,向长管物理模型内注入可调节注入速度、压力和干度的湿蒸汽,向长管物理模型内注入可调节注入速度的气体,以模拟注气辅助热采过程中蒸汽和气体的注入;通过设置长管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实际注气辅助热采时的油藏储层;长管物理模型包括模型筒体和模拟油层,通过设置模型筒体模拟平面、纵向非均质,设置模拟油层模拟油藏储层;通过设置产出计量模块,采集长管物理模型产出的流体,对长管物理模型产出的流体进行计量,模拟实际的油气开采,完成注气辅助热采模拟实验。综上,本发明可以有效模拟注气辅助热采过程,进而探索注气辅助热采的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0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57945.3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3 , E21B47/07 ,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平井改善厚层稠油油藏火驱效果的调控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注气直井和生产直井之间靠近生产直井在油层下方布设一口水平井,既可以通过调节水平井的排气量控制并牵引火线形成有效形态,避免窜流,拓展燃烧腔,扩大火线波及范围,又可兼顾对油层下部井间剩余油挖潜,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本发明调控方法可实现燃烧腔体积是常规直井火驱的2倍以上,波及区域达87%,较常规直井火驱可提高采收率14~16%,油藏最终采收率可达55~70%。
-
公开(公告)号:CN1145626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1360899.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方法及加热系统,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电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目标原油温度,目标原油温度为传输管道的出口处的原油的温度或传输管道内的原油的温度;当目标原油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根据目标原油温度在至少两组加热管中确定目标加热管,目标加热管包括至少一组加热管,目标加热管用于对传输管道中的原油进行加热。本申请丰富了加热原油的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668044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41855.9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813 , G01N33/1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地层水和/或地表水水型成因环境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取水样;检测水样中Na+、K+、Mg2+、Ca2+、Cl‑、SO42‑、HCO3‑、CO32‑的离子矿化度(S·Ci,单位mg/L)及离子化学结构式的量(在数值上等于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获得的Na+、K+、Mg2+、Ca2+、Cl‑、SO42‑、HCO3‑、CO32‑的离子矿化度(S·Ci)和相应离子的原子质量(Mi)计算与离子含量相关的离子毫摩尔浓度、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浓度、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分数、离子单位电荷毫摩尔浓度比、综合成因系数、综合判断系数六类数据,从而确定水样对应的成因环境。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确定地层水和地面水水型盐类地质环境特点,解决了地层水水型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客观对应关系,为判断油气藏地层水地质环境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4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79659.1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井杆管定点清蜡装置,包括壳体、锁紧螺母、弹簧挡板、弹簧、连杆、连杆密封圈和导流板;壳体上部内径小于下部内径且连接处为锥形内壁;壳体下部侧壁开设有多个出液孔;连杆为底端设有环形凸台的长杆,其居中插装在壳体内腔中;连杆密封圈为固定在连杆上的锥形体,其外壁与壳体的锥形内壁形成面密封;导流板套装在连杆外侧并固定在壳体上部内壁上,其上设有多个导流孔;弹簧、弹簧挡板和锁紧螺母自下而上依次套装在连杆的顶侧;弹簧通过锁紧螺母呈压缩态设置在导流板与弹簧挡板之间;该装置在有效提高原油产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清蜡剂和热水的消耗量,延长了油井的清蜡周期,并避免了清蜡剂对套管内壁和油管外壁的腐蚀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