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8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175605.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16/245 , G06F16/215 , G06N20/00 , G06Q10/2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焓参数建模的仪表准确性判断方法,属于热工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锅炉各仪表与基于焓的热效率对应关系,将焓按功能划分为输入焓、损失焓和有效利用焓,将仪表与焓场结合,组合为多个分焓场;根据分焓场相关参数选择匹配的正平衡法计算公式进行各分焓场焓值计算;采用反平衡法校正系数建立正、反平衡法的关联等式;进行锅炉热效率定比;根据锅炉热效率定比反算,判断仪表是否准确。本发明通过对油田注汽锅炉的焓参数建模,通过分段焓比、分段饱和压力比和分段饱和温度比与相应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仪表参数的误差判断,能够自动快速发现故障仪表,减少人工判断和定期校准带来的养护成本,避免人工的误判。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90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65692.8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稠油或特、超稠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温气汽驱采油氧化前缘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采用标志物法,以醛酮醚作为标志物,通过检测中温气汽驱采油井口产出气和/或产出液中的醛酮醚的浓度,用于确定取样井所在位置对应的储层中氧化前缘的氧化模式。本方法首次提出采用醛酮醚标志物法监测出负温度系数氧化进程,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储层内氧化前缘的推进情况,为调整操控工况提供依据。本发明进一步将标志物法与温压法相结合,确定取样井所在位置附近储层中的氧化模式,以监控氧化反应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8246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150362.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驱开采方法,包括:步骤S1,识别和评估注汽井和采油井的窜流通道的位置和规模;步骤S2,根据窜流通道的位置和规模,使用预设量的封堵剂封堵窜流通道,以形成封堵储层层段;步骤S3,对封堵窜流通道后的注汽井和采油井的未封堵储层层段进行储层改造,以使注汽井与采油井热联通;步骤S4,对注汽井和采油井采取预热吞吐作业,直至油层中的温度达到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曲线的二阶拐点所对应的温度;步骤S5,打开注汽井注汽,并打开采油井进行生产,转入蒸汽驱采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蒸汽驱开采原油的方法不合理,无法大幅提升稠油老区的采收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3667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470271.9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该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微生物和辅料制成,其中,微生物由芽孢杆菌、肠杆菌、乳酸菌和假单胞菌混合制成。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含特定的四种菌种,能够避免因单功能菌种不耐受环境冲击的缺陷,并且四种菌株之间的功能表达没有受到抑制,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代谢特性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形成的驱油采油机理不同,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采油工艺,四种微生物相互协同,产生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840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426359.0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K8/584 , C07C41/03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C303/24 , C07C305/06 , C07C303/06 , C07C309/09 , E21B43/22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油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松柏醇、环氧乙烷及第一溶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包含开环化合物的产物体系;步骤S2,将包含开环化合物的产物体系、SO3及第二溶剂进行磺化反应,得到磺酸盐化合物;以及步骤S3,将磺酸盐化合物、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混合,得驱油助排剂;其中,表面活性物质为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开环化合物与磺酸盐化合物分别具有以下结构式:M+为一价阳离子。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解决多周期蒸汽吞吐采收效果变差的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843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211531.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3/155 , C01B33/1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注蒸汽热采用气凝胶纳米颗粒和稳定泡沫调剖体系。本发明的气凝胶纳米颗粒包括SiO2溶胶的制备;SiO2凝胶的制备;SiO2凝胶的老化处理;SiO2凝胶的疏水改性处理;SiO2凝胶的真空干燥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气凝胶纳米颗粒的稳定泡沫调剖体系。本发明所制备的气凝胶纳米颗粒是一种内部具备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多功能材料,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吸附性能。通过气凝胶纳米颗粒稳定泡沫,封堵蒸汽窜流的高渗透通道,控制蒸汽窜流;同时,利用气凝胶优异的隔热性能,减少蒸汽在近井地带的热损失,强化地层深部传热,扩大蒸汽加热半径,提高热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88958.0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3 , E21B43/24 ,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汽融合采油方法,能够提升稠油类油藏的采收率,提高边际条件处稠油油藏的经济可采储量,开发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储层原油氧化动力学实验,获取稠油的氧化活性和着火延迟情况;根据稠油的氧化活性和着火延迟情况,确定稠油是否具备跨越死亡之谷的氧化活性,其中,所述死亡之谷为由于着火延迟现象,稠油无法实现高温氧化的阶段;若稠油具备跨越死亡之谷的氧化活性,进行最优燃烧温度实验,获取稠油的最佳燃烧温度,若不具备,则对稠油进行改善活性,直至稠油具备跨越死亡之谷的氧化活性;点燃注空气和蒸汽的注入井,并控制燃烧温度为所述最佳燃烧温度,注入井周围的生产井产油,实现采油。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5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582763.8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114 , E21B43/08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水平井射孔注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喷砂射孔管柱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油层套管、筛管以及筛管悬挂器,所述筛管悬挂器安装在油层套管的内部,所述筛管安装在筛管悬挂器上并与油层套管连通;所述喷砂射孔管柱机构用于将油层射出孔道并向射出的孔道内注汽,其中,所述喷砂射孔管柱机构置于油层套管与筛管之间形成的井筒中。本发明提高了超稠油的油藏的产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8246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1
申请号:CN201911150362.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驱开采方法,包括:步骤S1,识别和评估注汽井和采油井的窜流通道的位置和规模;步骤S2,根据窜流通道的位置和规模,使用预设量的封堵剂封堵窜流通道,以形成封堵储层层段;步骤S3,对封堵窜流通道后的注汽井和采油井的未封堵储层层段进行储层改造,以使注汽井与采油井热联通;步骤S4,对注汽井和采油井采取预热吞吐作业,直至油层中的温度达到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曲线的二阶拐点所对应的温度;步骤S5,打开注汽井注汽,并打开采油井进行生产,转入蒸汽驱采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蒸汽驱开采原油的方法不合理,无法大幅提升稠油老区的采收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8041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1303973.1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微生物采油菌珠XJ‑50及其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该耐高温微生物采油菌珠XJ‑50,拉丁名Bacillus kokeshiiform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891。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微生物采油菌珠XJ‑50能够在50℃下乳化稠油,可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因此,将该耐高温微生物采油菌珠XJ‑50应用于稠油油藏开采,能够明显提高采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