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21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507128.5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积微相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储层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震采集,获取叠前地震数据,并在目标工区内钻井和测井,获取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利用沉积微相数据、叠前地震数据,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差函数曲线,在微相‑纵波阻抗关系图版和微相‑横波阻抗关系图版的约束下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根据沉积微相三维模型提取目标层位的微相平面图和微相剖面图,完成对目标工区沉积微相的识别。本发明提供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降低了不同的微相在单一波阻抗上存在多解性的可能,提高了储层沉积微相识别精度,对沉积微相结构的识别误差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68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866189.6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储层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含有河道砂体的目标工区进行地震采集,获取地震数据,并在该目标工区内测井,获取测井数据。利用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层位,并利用测井数据解释砂体厚度、沉积相和各级开发层位。利用地震层位、砂体厚度、沉积相和各级开发层位进行井震标定,获取井震标定结果。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建立砂岩组、小层及沉积单元在时间域中的空间层位。获取沉积相的类型,根据沉积相的类型对上述三者的空间层位进行纵向组合,得到框架模型。利用框架模型完成对该目标工区内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的识别。该方法可以对不同厚度的河道砂体进行分布特征识别,提高了对河道砂体分布特征识别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74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64555.2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属于油藏地球物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标志层,以及地震标志层对应的地质层位;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多个待计算井;对于每个待计算井,根据地震解释成果确定第一采样点,根据第一采样点,确定待计算井内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点时深关系;根据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点时深关系,汇总得到待计算井的计算井时深关系;根据每个待计算井的计算井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域内多个待计算井进行井震标定。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完成井震标定工作,不需要进行人工分析,且可以同时对多个井进行井震标定,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749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164555.2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属于油藏地球物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标志层,以及地震标志层对应的地质层位;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多个待计算井;对于每个待计算井,根据地震解释成果确定第一采样点,根据第一采样点,确定待计算井内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点时深关系;根据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点时深关系,汇总得到待计算井的计算井时深关系;根据每个待计算井的计算井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域内多个待计算井进行井震标定。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完成井震标定工作,不需要进行人工分析,且可以同时对多个井进行井震标定,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2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507128.5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积微相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储层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震采集,获取叠前地震数据,并在目标工区内钻井和测井,获取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利用沉积微相数据、叠前地震数据,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差函数曲线,在微相-纵波阻抗关系图版和微相-横波阻抗关系图版的约束下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根据沉积微相三维模型提取目标层位的微相平面图和微相剖面图,完成对目标工区沉积微相的识别。本发明提供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降低了不同的微相在单一波阻抗上存在多解性的可能,提高了储层沉积微相识别精度,对沉积微相结构的识别误差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68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866189.6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储层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含有河道砂体的目标工区进行地震采集,获取地震数据,并在该目标工区内测井,获取测井数据。利用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层位,并利用测井数据解释砂体厚度、沉积相和各级开发层位。利用地震层位、砂体厚度、沉积相和各级开发层位进行井震标定,获取井震标定结果。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建立砂岩组、小层及沉积单元在时间域中的空间层位。获取沉积相的类型,根据沉积相的类型对上述三者的空间层位进行纵向组合,得到框架模型。利用框架模型完成对该目标工区内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的识别。该方法可以对不同厚度的河道砂体进行分布特征识别,提高了对河道砂体分布特征识别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57192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410613823.1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有机溶剂浸泡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得到预处理薄片;步骤S2,利用水清洗预处理薄片,得到去油薄片;以及步骤S3,利用染色剂对去油薄片进行染色,得到染色薄片。该染色方法首先采用有机溶剂将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中的油性物质进行溶解,然后利用水清洗有机溶剂和溶解在其中的油性物质,得到去油薄片;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去油薄片在利用染色剂染色时,去油薄片中的矿物能与染色剂充分接触,各类碳酸盐类矿物着色效果良好,从而能够准确鉴别含油致密储层岩石样品中的各种碳酸盐类矿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21530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310220134.X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F25/00
Abstract: 油田注汽用蒸汽‑水两相流体测量仪表标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油田注汽技术领域。通过分离器将汽‑水两相流分离成为单相的气和水,然后通过阀门以及旁通来实现所需蒸汽流量以及干度的配比,最终输出所需流量、干度的高压两相流蒸汽,用以标定蒸汽‑水两相流体测量仪表;两套测量仪表和旁通管路用来混合出不同干度、流量范围的标准流体,以提高测量精度。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工业油田注汽用蒸汽‑水两相流体测量仪表标定装置,总体精度达到2%;流量范围:(0‑20)t/h;蒸汽干度:40%‑100%;工作压力:(2‑18)MPa,可实现对目前的大部分蒸汽测量装置或仪表的标定或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58560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575744.6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生物降解原油中获得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提取生物降解原油中的沥青质;S2、使沥青质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粗产物;S3、采用酯化试剂对氧化粗产物进行酯化,得到生物标志化合物;其中,酯化试剂为三氟化硼甲醇溶液、重氮甲烷或三甲基硅烷基重氮甲烷。将沥青质从生物降解原油中提取出来后,使沥青质发生氧化反应。该氧化反应能够将包裹或键合在沥青质中的芳环结构的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羧酸,形成相应的氧化粗产物。对氧化粗产物进行酯化,能将羧酸转化为酯类。这些酯类脱离沥青质的包覆键合,能够溶解于色谱溶剂中,从而能作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油-源对比提供依据,为分析生物降解原油信息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404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22429.X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吸实验仪及检测方法,属于实验技术领域。箱体的内腔底板连接活动调节杆,活动调节杆连接滑块,滑块连接固定平台,固定平台连接称物篮,旋钮连接滑块和活动调节杆上,通过旋钮将滑块在活动调节杆上移动和固定,箱体的正面连接左玻璃拉窗和右玻璃拉窗,天平放置箱体的顶端,天平与称物篮连接,天平与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实验研究工作中操作方便,减少了人员与机器干预影响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人工干预少;能够无人看管,连续自动测试;可视画界面,直观可以获得数据;数据处理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