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和气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40411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016398.8

    申请日:2014-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和气化系统,包括进料单元、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合成气催化重整单元,气化反应器包括炉体,炉体为双层结构,内层围成的腔为气化炉膛,内层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加热器,每个加热器设有单独的控温装置;内层的底部敞开,内层与外层间形成夹道,外层的上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所述夹道的上部相通,夹道内设置煤气测温热电偶;外层的底部设有储渣仓和排渣口,外层的下部的侧壁设有气化剂入口,气化剂包括氧气和水蒸汽;炉体的上端设有气化炉喷嘴。以褐煤为原料,水蒸气和氧气为气化剂,充分利用褐煤自身的特点,采用下行床结合气体折流气化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气体品位和半焦转化效率。

    一种褐煤气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0969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257908.5

    申请日:2015-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煤气化系统及方法,包括气化炉、分离器、催化重整器、冷凝器,气化炉内自上而下分为上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上部区域与中部区域之间设有缩径,上部区域的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筒,内筒内的空间为二次干燥区,中部区域为气化区,下部区域为储渣仓和排渣口;气化炉的顶端设有气化炉喷嘴,与螺旋进料机和空气介质的干法分选装置连接,侧壁设有高温煤气入口、出气口和气化剂入口;出气口与分离器、催化重整器、冷凝器依次连接。将干法分选、干燥、温和气化有机结合,具有节水、节能、气化效率高、产品气品质好等优点,可用于褐煤及高反应性含碳原料的温和气化,用来高效生产煤气、水煤气以及合成气。

    一种新型褐煤气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0969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57908.5

    申请日:2015-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褐煤气化系统及方法,包括气化炉、分离器、催化重整器、冷凝器,气化炉内自上而下分为上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上部区域与中部区域之间设有缩径,上部区域的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内筒,内筒内的空间为二次干燥区,中部区域为气化区,下部区域为储渣仓和排渣口;气化炉的顶端设有气化炉喷嘴,与螺旋进料机和空气介质的干法分选装置连接,侧壁设有高温煤气入口、出气口和气化剂入口;出气口与分离器、催化重整器、冷凝器依次连接。将干法分选、干燥、温和气化有机结合,具有节水、节能、气化效率高、产品气品质好等优点,可用于褐煤及高反应性含碳原料的温和气化,用来高效生产煤气、水煤气以及合成气。

    一种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和气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4041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6398.8

    申请日:2014-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和气化系统,包括进料单元、新型褐煤气化反应器、合成气催化重整单元,气化反应器包括炉体,炉体为双层结构,内层围成的腔为气化炉膛,内层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加热器,每个加热器设有单独的控温装置;内层的底部敞开,内层与外层间形成夹道,外层的上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所述夹道的上部相通,夹道内设置煤气测温热电偶;外层的底部设有储渣仓和排渣口,外层的下部的侧壁设有气化剂入口,气化剂包括氧气和水蒸汽;炉体的上端设有气化炉喷嘴。以褐煤为原料,水蒸气和氧气为气化剂,充分利用褐煤自身的特点,采用下行床结合气体折流气化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气体品位和半焦转化效率。

    电熔翻板式注气点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2844436Y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520144344.6

    申请日:2005-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熔翻板式注气点控制器。该控制器由四通管、翻板A、翻板B、翻板C、电控加热丝、低熔点金属预拉紧杆、旋转轴调节器组成;翻板A和翻板B通过低熔点金属预拉紧杆被固定在四通管旁通路端口上,旋转轴调节器安装在四通管主通路下游一侧的中心线两侧管壁上,翻板C安装在四通管主通路下游一侧的旋转轴调节器上,电控加热丝绕装在低熔点金属预拉紧杆上。将本实用新型结合分离控制注气工艺,可增加地下气化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能够自动控制注气点上移,使注气点跟随气化工作面的上移而上移,从而实现了对气化过程的有效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