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1901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611092782.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中矿环宇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矿用煤岩体冲击防止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及装备。该技术将多个气动冲击器构件径向整合于管状设备中,利用冲击器构件径向冲击钻孔壁;产生的高强度应力波在煤岩体中传播,并对煤岩体造成拉压、剪切破坏;最终使钻孔周围一定范围的裂隙网络快速发育,使煤岩体有效卸压,促进瓦斯解吸和渗流,降低煤层瓦斯含量,释放煤体中的应力,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防止煤岩动力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17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611099787.7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中矿环宇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采空区煤自燃的主动式防灭火装置及方法,包括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和传送铺设设备。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壳体材料为温控相变材料,在环境温度上升到一定值后,材料主动爆裂,释放出壳体内的灭火剂。采用传送铺设设备将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传送布置在采空区内易自燃的地点,当采空区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壳体主动爆裂,灭火剂迅速抛洒弥散自燃区域,以全淹没的方式及时消除发火隐患,使得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在采空区煤体出现自燃倾向或发火初期,起到主动防灭火的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低成本、可靠性高、响应及时、施工部署方便的煤矿采空区主动式防灭火技术,解决煤矿采空区煤自燃氧化起火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9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2782.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中矿环宇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矿用冲击煤岩体防止煤岩动力灾害的技术及装备。该技术将多个气动冲击器构件径向整合于管状设备中,利用冲击器构件径向冲击钻孔壁;产生的高强度应力波在煤岩体中传播,并对煤岩体造成拉压、剪切破坏;最终使钻孔周围一定范围的裂隙网络快速发育,使煤岩体有效卸压,促进瓦斯解吸和渗流,降低煤层瓦斯含量,释放煤体中的应力,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防止煤岩动力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17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99787.7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中矿环宇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采空区煤自燃的主动式防灭火技术,包括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和传送铺设设备。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包括壳体,壳体内的防护钢丝网结构以及壳体内部填充的灭火剂。采用传送铺设设备将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传送布置在采空区内容易自燃的地点,当采空区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壳体主动爆裂,灭火剂迅速抛洒弥散自燃区域,以全淹没的方式及时消除发火隐患,使得温控爆裂防灭火球体在采空区煤体出现自燃倾向或发火初期,起到主动防灭火的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低成本、可靠性高、响应及时、施工部署方便的煤矿采空区主动式防灭火技术,解决煤矿采空区煤自燃氧化起火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7879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3169.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中矿环宇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527 , G06K9/62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五种破坏类型煤体的辨识方法,适用于针对五种破坏类型煤体的图像定量辨识。结合灰度共生矩阵与小波变换,分析构造纹理特征向量,经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利用确定的核函数达到准确的分类辨识,排除Ⅳ、Ⅴ类煤体,I、Ⅱ、Ⅲ类煤体的辨识率达到85%以上。针对Ⅳ、Ⅴ类煤体辨识率较低的问题,对图像进行灰度化、边缘检测、二值化转换,再对白色部分即图像的反光比例进行计算,利用计算结果达到对Ⅳ、Ⅴ类破坏类型煤体的定量辨识,辨识率达100%。是一种实用、安全、准确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达到对五种破坏类型煤体定量辨识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84336.6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体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及扩展测试实验方法和装置,包括用于对正方体试件进行地应力模拟的三轴加载装置、用于向煤体内部注水的恒速恒压注入系统、实时监测内、外部裂缝起裂及扩展的测试系统。所述三轴加载装置的承托柱和承托外壳均用高强度透明亚克力板制成,便于观测内部裂缝起裂及变化。轴向加压盘与活塞杆内部预设通道放置双层内嵌式透明管,其中外侧透明管用于对煤体进行水压加载,内侧管道与外部相连,用于观测试样内部裂缝起裂及变化。加载装置外壳外设有三个液压泵,液压泵与活塞杆相连,带动加压盘对试样进行三轴应力加载。该实验装置及方法可为指导现场压裂施工和预测煤层内瓦斯量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3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7899.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超疏水材料普遍同时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和低表面能的化学物质,优异的低表面能物质能够提供较低的表面自由能,是制备高效超疏水表面的重要前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表面能物质改性的凹凸棒石超疏水材料,所述超疏水材料由凹凸棒石提供表面粗糙度,复配低表面能物质提供低表面能,其中低表面能物质选择烷基胺、烷基铵盐、硬脂酸三类。该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步骤包括:1、基于分子模拟和表面自由能理论完成单一低表面能物质‑凹凸棒石体系的优选;2、一步喷涂法制备单一低表面能物质‑凹凸棒石涂层;3、接触角实验测试体系的疏水性;4、设计低表面能物质复配方案,并完成复配低表面能物质‑凹凸棒石体系的表面自由能计算;5、一步喷涂法制备复配低表面能物质‑凹凸棒石涂层材料;6、测试涂层接触角后最终确定低表面能物质改性的凹凸棒石超疏水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045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838179.2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重庆大学
IPC: B01J32/00 , B01J35/06 , B01J37/02 , B01J35/02 , B01J35/10 , B01J23/89 , B01J23/44 , B01J37/34 , F23G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催化剂负载骨架,包括层叠排布的若干长方体板和支撑骨架,任意一长方体板的板面和支撑骨架的表面均负载催化剂,从而增大了催化剂的负载表面积;同时,长方体板的多层层叠排布结构,能够将反应管道内的有限空间切分成数个不同区域,进一步增大气体与催化剂的反应面积。本发明还提出了包含上述催化剂负载骨架的催化剂单元及该催化剂单元的制备方法,极薄的催化剂膜厚度能够使催化燃烧反应发生时产生的热量积聚在骨架上表面,从而在局部范围内产生极大的温度差,实现室温温度下的乏风瓦斯等废气的催化氧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催化燃烧反应系统,可有效提高废气的处理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85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14686.1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表面活性剂抑尘效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得到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表面电势分布规律的影响,该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煤样和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取原煤后在磨抛机上研磨至原子力显微镜实验要求的尺寸和光滑程度,表面起伏不超过1μm。选择十二烷基苯环酸钠表面活性剂;步骤2,选择开尔文原子力显微镜模式,得到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浸泡下的煤表面电势的分布信息;步骤3,通过NanoScope Analysis软件得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煤表面电势分布图;步骤4,对煤表面电势分布图进行数据处理,利用MATLAB软件通过不同的程序提取表面电势分布图上分布信息,得到煤表面电势面积占比分布图;步骤5,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表面电势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评价表面活性剂抑尘效果的方法。该发明为评价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抑尘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在防止煤尘爆炸等井下灾害事故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5215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26690.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为一种利用沼气开发煤矿抽采极低浓度瓦斯发电方法。属于能源开发和污染物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集煤矿周边有机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混配抽采极低浓度瓦斯(CH4≤5%)的发电方法。本发明主要是解决极低浓度瓦斯无法有效利用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其产生的电可用于煤矿厂区自用,产生的热可用于沼气发酵罐增温和长期供热,提高了沼气开发的经济效益。本发明解决了极低浓度瓦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矿区安全性不佳等问题,并且利用沼气开发煤矿抽采极低浓度瓦斯发电系统操作维护简单,可靠性高,能源产生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