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750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139351.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重庆大学 , 苏州安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A62C3/16 , H01M10/0525 , H01M10/04 , H01M50/202 , H01M50/218 , H01M50/233 , H01M50/244 , B01D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主动式抑爆装置,涉及锂离子电池抑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包裹锂离子电池且与锂离子电池贴合的温控裂解抑爆片;温控裂解抑爆片包括外壳和分别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储腔、第二储腔,第一储腔通过中间分隔层与第二储腔相隔;第一储腔中设置有抑爆药剂,第二储腔中设置有生物降解药剂;第一储腔和第二储腔沿温控裂解抑爆片的非厚度方向分布;外壳和中间分隔层均采用温控相变材料制成,且外壳与锂离子电池贴合的一侧和中间分隔层均能够在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高于设定值且低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临界值时自动发生裂解。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炸。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0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9351.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重庆大学 , 苏州安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A62C3/16 , H01M10/0525 , H01M10/04 , H01M50/202 , H01M50/218 , H01M50/233 , H01M50/244 , B01D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主动式抑爆装置,涉及锂离子电池抑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包裹锂离子电池且与锂离子电池贴合的温控裂解抑爆片;温控裂解抑爆片包括外壳和分别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储腔、第二储腔,第一储腔通过中间分隔层与第二储腔相隔;第一储腔中设置有抑爆药剂,第二储腔中设置有生物降解药剂;第一储腔和第二储腔沿温控裂解抑爆片的非厚度方向分布;外壳和中间分隔层均采用温控相变材料制成,且外壳与锂离子电池贴合的一侧和中间分隔层均能够在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高于设定值且低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临界值时自动发生裂解。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炸。
-
公开(公告)号:CN117706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71221.4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重庆大学
IPC: G01R31/382 , H01M10/42 , H01M10/48 , G01R19/00 , G01R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测预警技术领域,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用于采集得到用于表征单体电池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处理器与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基于感应电动势确定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并在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为异常时进行预警,能够在热失控事故发生前进行警示。通过设置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能够准确采集得到用于表征单体电池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后续即可基于感应电动势准确判断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并在工作状态为异常时进行预警,最大程度上避免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04198.5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孔隙率测试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能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劈尖干涉光学法测量隔膜样品的厚度,并根据隔膜样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确定隔膜样品的体积;采用电子天平测量隔膜样品的质量;获取未包裹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和包裹有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根据隔膜样品的质量、未包裹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和包裹有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确定停留在隔膜样品上的高渗透溶液的质量,并根据停留在隔膜样品上的高渗透溶液的质量以及隔膜样品的体积,确定隔膜样品的孔隙率。本发明能够提高隔膜样品孔隙率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0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251241.4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7C17/266 , C07C21/18 , C07C17/04 , C07C19/14 , C07C1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一溴三氟氯丁烯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一种合成一溴三氟氯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四氯乙烯(分子式CCl2=CCl2)与无水氟化氢(AHF)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三氟氯乙烯(CFCl=CF2),第二步:三氟氯乙烯在固体活性炭的作用下与溴气气相加成生成三氟二溴氯乙烷(CFBrCl‑CF2Br),第三步:三氟二溴氯乙烷与乙烯气体在调聚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溴三氟氯丁烯(分子式CF2Br‑CFCl‑CH2=CH2)。#imgabs0#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催化剂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252384.7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7C17/266 , C07C21/18 , C07C17/04 , C07C19/14 , B01J27/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四氟一溴丁烯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一种合成四氟一溴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四氟乙烯(分子式CF2=CF2)在固体活性炭的作用下与溴气气相加成生成四氟二溴乙烷(CF2Br‑CF2Br)。第二步:四氟二溴乙烷与乙烯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四氟一溴丁烯(分子式CF2Br‑CF2‑CH2=CH2)。#imgabs0#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催化剂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4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2384.7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7C17/266 , C07C21/18 , C07C17/04 , C07C19/14 , B01J27/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四氟一溴丁烯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一种合成四氟一溴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四氟乙烯(分子式CF2=CF2)在固体活性炭的作用下与溴气气相加成生成四氟二溴乙烷(CF2Br‑CF2Br)。第二步:四氟二溴乙烷与乙烯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四氟一溴丁烯(分子式CF2Br‑CF2‑CH2=CH2)。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催化剂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690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48052.X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1/2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浸没式冷却液循环冷却散热装置,包括防渗透液体容纳箱,配套液冷散热排,风扇,冷却液泵,冷却液输入管道系统。所述防渗透液体容纳箱包括主板固定挂板,装置走线桥与冷却液输入管道承重支架;所述配套液冷散热排,冷却液泵在连接管道接通后组成冷却液散热系统,冷却液输入管道系统包括一级冷却液输入管道,二级冷却液输入管道,冷却液分液管与可调节冷却液喷嘴。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浸没式液冷模式下通过可调节冷却液喷嘴从而控制冷却液流量,在散热大的区间注入更多冷却液,提高冷却液流动速度,增加热交换效率,同时有着更佳的视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163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065226.9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这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烯(分子式CH2=CH2)和氯气(分子式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氟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氟化氢(分子式HF)加热生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工业三废少。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6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51708.9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催化合成3,4-二氟环丁烯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这种合成3,4-二氟环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六氯丁二烯(分子式CCl2=CCl-CCl=CCl2)、氯气(分子式Cl2)、无水氟化氢(分子式HF)在环氟化催化剂作用下,气相生成1,2,3,4-四氯-3,4-二氟环丁烯(分子式Cyclo-CFCl-CFCl-CCl=CCl-)。然后,1,2,3,4-四氯-3,4-二氟环丁烯与氢气在加氢脱氯催化剂作用下,气相生成3,4-二氟环丁烯(分子式Cyclo-CFH-CFH-CH=CH-)。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工业三废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