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形锂电池的多功能安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835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67570.2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方形锂电池的多功能安全装置,涉及锂电池的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包括密封底座,密封底座用于安装到电池外壳上,密封底座的中心设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与电池外壳的内部相连通,密封底座的上端设有负压腔室,气体通道与负压腔室相连通的一端处设有底座爆破片,负压腔室内滑动连接有金属滑片,负压腔室的上端设有无线信号报警器,无线信号报警器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变值电阻,无线通信模块与变值电阻电连接,变值电阻安装于负压腔室的内壁上,当底座爆破片未破裂时,变值电阻位于金属滑片的上方,当底座爆破片破裂时,金属滑片向上滑动并与变值电阻接触。本发明能够精确定位故障电池的位置,并且即使发出报警信号。

    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6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71221.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测预警技术领域,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用于采集得到用于表征单体电池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处理器与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基于感应电动势确定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并在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为异常时进行预警,能够在热失控事故发生前进行警示。通过设置罗氏线圈磁感应装置,能够准确采集得到用于表征单体电池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后续即可基于感应电动势准确判断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并在工作状态为异常时进行预警,最大程度上避免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孔隙率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5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04198.5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孔隙率测试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能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劈尖干涉光学法测量隔膜样品的厚度,并根据隔膜样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确定隔膜样品的体积;采用电子天平测量隔膜样品的质量;获取未包裹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和包裹有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根据隔膜样品的质量、未包裹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和包裹有隔膜样品的标准件高渗透溶液溢出质量,确定停留在隔膜样品上的高渗透溶液的质量,并根据停留在隔膜样品上的高渗透溶液的质量以及隔膜样品的体积,确定隔膜样品的孔隙率。本发明能够提高隔膜样品孔隙率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一种远程无线控制的无炸药机电爆破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98582.X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无线控制的无炸药机电爆破装置及方法,属于机电爆破技术领域。所述无炸药机电爆破装置包括:无线信号传输系统、交流电源、升压整流器、电容器、放电开关、电极和注水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无炸药机电爆破装置及方法,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控制交流电源输出交流电,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经升压整流器整合为千伏级别超高压电对电容器充电,放电开关控制高压电能传输至电极,电极放电将正负极间隙中的水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能短时间内被释放在放电通道中并产生高温、高压,并使水发生汽化,产生强爆轰冲击波,冲击波向外传输爆破作用目标,具备良好的爆破效果,并且兼顾了爆破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降低了爆破成本。

    一种船载水下破障装备及破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6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92988.7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载水下破障装备及破障方法,属于水下破障领域,发射装置将电极发射至水下障碍物,电容放电装置用于在电极发射至水下障碍物后,向电极传输高压电,并通过电极在液体中放电,高压电能将液体介质击穿,短时间产生高温高压,并伴随大量能量和冲击波,同时船体外壳会残余大量电荷,能够主动击破船只航进过程中的障碍物,电晕靠近船只的水中生物。本发明利用高压电脉冲基于液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能够灵活实施水下破障作业,且同时能够满足船只在航进过程驱逐水中生物和破坏水中潜在威胁物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